西双版纳地区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的繁殖生态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前言 | 第11-18页 |
·红耳鹎繁殖生态学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产卵顺序、卵重、出壳顺序、食物分配与雏鸟生长 | 第12-13页 |
·雏鸟离巢假说 | 第13-14页 |
·子代乞食和亲代食物分配 | 第14-15页 |
·雏鸟对自身乞食强度的调整 | 第15-16页 |
·亲鸟角色划分 | 第16-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研究地点 | 第18页 |
·研究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野外实验 | 第19-22页 |
·回放DV收集数据 | 第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3.结果 | 第24-42页 |
·红耳鹎基础繁殖生物学 | 第24-30页 |
·筑巢和孵卵 | 第24-25页 |
·育雏期及其行为 | 第25-26页 |
·食物大小、食物类型与雏鸟日龄之间的关系 | 第26-28页 |
·雏鸟体重增长 | 第28-29页 |
·离巢 | 第29页 |
·繁殖成功率 | 第29页 |
·繁殖失败因素 | 第29-30页 |
·产卵顺序、卵重、出壳顺序与雏鸟生长 | 第30-34页 |
·产卵顺序与卵重的关系 | 第30-31页 |
·出壳顺序与卵重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产卵顺序与出壳顺序的关系 | 第32页 |
·出壳顺序与雏鸟生长、食物分配 | 第32-34页 |
·雏鸟离巢假说 | 第34-38页 |
·食物分配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雏鸟对自身乞食强度的调整 | 第39-40页 |
·亲鸟角色划分 | 第40-42页 |
4.讨论 | 第42-50页 |
·红耳鹎基础繁殖生物学 | 第42-45页 |
·筑巢 | 第42页 |
·孵卵和离巢 | 第42-43页 |
·窝卵数、孵化期和育雏期 | 第43页 |
·繁殖成功率 | 第43-44页 |
·繁殖季节 | 第44页 |
·雏鸟食物 | 第44-45页 |
·产卵顺序、卵重、出壳顺序与食物分配 | 第45-46页 |
·雏鸟离巢假说 | 第46-48页 |
·食物分配影响因素 | 第48页 |
·雏鸟对自身乞食强度的调整 | 第48-49页 |
·亲鸟角色划分 | 第49-50页 |
5.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