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2, 3-二羟基苯甲酸酯类成分群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 第15-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16-17页 |
·对照品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 | 第17-18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18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18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18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18-19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19页 |
·基体效应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3页 |
·色谱条件优化 | 第19-21页 |
·质谱条件优化 | 第21-22页 |
·提取条件优化 | 第22-23页 |
·不同部位、产地含量测定 | 第23页 |
·结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4种环烯醚萜工艺 | 第25-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26页 |
·对照品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 | 第26-27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27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7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27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27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7-2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响应面试验优化及验证 | 第29-32页 |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 第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滇龙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 第34-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5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35-36页 |
·红外光谱采集及数据预处理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相似度分析 | 第37-38页 |
·指标成分筛选及定性分析 | 第38-43页 |
·特征成分定量分析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滇龙胆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 第44-58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45-47页 |
·对照品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 | 第47-48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8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8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48-49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9页 |
·红外光谱采集及数据预处理 | 第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滇龙胆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 第49-53页 |
·滇龙胆不同部位产地指纹图谱分析 | 第53-54页 |
·滇龙胆不同生长时期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四种龙胆属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研究 | 第58-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60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58-60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相似度分析 | 第60-6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六章 不同产地红花龙胆指纹图谱研究 | 第63-72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63-64页 |
·对照品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 | 第64-65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65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65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65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65-66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6页 |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相似度分析 | 第66页 |
·不同产地红花龙胆PCA和PLS-DA | 第66-68页 |
·滇龙胆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七章 九种龙胆科植物化学分类学初步研究 | 第72-85页 |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6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73-76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76页 |
·红外光谱采集及数据预处理 | 第76页 |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4页 |
·模糊化学鉴别分析 | 第76-78页 |
·特征成分群鉴别分析 | 第78-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附录 | 第92-102页 |
附表一 滇龙胆化学成分 | 第92-94页 |
附表二 产地红花龙胆相关性 | 第94-95页 |
附表三 红花龙胆化学成分 | 第95-96页 |
附图一 滇龙胆不同生长时期色谱图 | 第96-99页 |
附图二 龙胆科植物分类PLS-DA得分图和VIP图 | 第99-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文献综述 | 第104-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6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