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9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5-17页 |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页 |
·勘探程度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特征研究 | 第19-28页 |
·火山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 第19-20页 |
·火山熔岩类型及特征 | 第19页 |
·火山碎屑岩类型及特征 | 第19-20页 |
·火山喷发模式 | 第20-22页 |
·火山岩相模式 | 第22-24页 |
·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营一段下部旋回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 | 第24页 |
·营一段中部旋回火山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24页 |
·营一段上部旋回火山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24-26页 |
·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岩性归类方法及工程参数数据筛选 | 第28-32页 |
·钻时属性分析岩性归类方法 | 第28-30页 |
·样本数据筛选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钻时与工程参数及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2-38页 |
·钻时与工程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钻时与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4-38页 |
第五章 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建立 | 第38-53页 |
·包络线方程拟合及临界钻时、临界地质因素值确定 | 第38-41页 |
·包络线方程拟合 | 第38-40页 |
·临界钻时、临界地质因素值确定 | 第40-41页 |
·“相对工程因子”、“相对地质因子”储层物性评价模型建立 | 第41-48页 |
·“相对工程因子”求取 | 第42-45页 |
·“相对地质因子”求取 | 第45-47页 |
·“相对工程因子”与“相对地质因子”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标准建立 | 第48-50页 |
·火山岩储层物性定性评价 | 第48-49页 |
·储层物性分级半定量评价标准建立 | 第49-50页 |
·应用效果检验 | 第50-53页 |
·渗透层识别不受井塌影响 | 第51页 |
·层内物性差异井段识别评价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