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民生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民生”、“民生问题”、“和谐社会”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 民生 | 第13-14页 |
二、 民生问题 | 第14-15页 |
三、 和谐社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民生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 第16-20页 |
一、 从历史演绎中看民生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 从时代变迁中看当今世界民生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 第17-18页 |
三、 从社会制度发展中看民生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根本问题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 第20-23页 |
一、 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的民生观 | 第20-21页 |
二、 西方“和谐社会”理论的民生观 | 第21-22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民生观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点问题 | 第23-27页 |
一、 中国当代民生问题及其原因 | 第23-25页 |
二、 民生问题对当代中国社会和谐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关注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27-30页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民生观之解读 | 第27-28页 |
二、 改善民生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关键问题 | 第30-35页 |
第一节 中国当代民生问题的实质和解决的目的 | 第30-32页 |
一、 中国当代民生问题的实质 | 第30-31页 |
二、 解决中国当代民生问题的目的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关键 | 第32-35页 |
一、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理论分析 | 第32页 |
二、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历史考查 | 第32-33页 |
三、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现实考量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科学的和谐观和改革观——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路径 | 第35-42页 |
第一节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解决中国当代民生问题 | 第35-37页 |
一、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第35-36页 |
二、 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深化体制改革,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 第37-42页 |
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协调人与自然、城乡、区域发展关系 | 第37-38页 |
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 | 第38页 |
三、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努力保障民生 | 第38-39页 |
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协调社会群体思想关系 | 第39-40页 |
五、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群体物质利益关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