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导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本文预期创新点 | 第17-19页 |
| 2.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 ·二元经济理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启示 | 第20-22页 |
| ·农村富余劳动力应多渠道转移 | 第20-21页 |
| ·建立起“中间部门”作为淹通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桥梁 | 第21页 |
| ·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 第21页 |
| ·降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 第21-22页 |
| 3. 河南农村人口无序转移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 第22-32页 |
| ·富余劳动力的相关内涵阐述 | 第22-23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 | 第23-27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特征 | 第23-25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特征 | 第25-26页 |
|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追求和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无序的主要表现 | 第27-29页 |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自发性和盲目性 | 第28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偏窄 | 第28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 第28-29页 |
|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 第29页 |
| ·河南农村人口转移无序化的成因分析 | 第29-32页 |
| ·政策不完善影响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 第29-31页 |
| ·信息不灵不准造成河南农村人口盲目而无序转移 | 第31页 |
| ·河南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31-32页 |
| 4.河南农村人口转移的效应分析 | 第32-39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积极效应 | 第32-36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加快河南城镇化建设进程 | 第32-33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促进河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33-36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推进河南新农村的建设 | 第36页 |
|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转移无序转移的负面影响 | 第36-39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无序转移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损失 | 第36-37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无序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37-38页 |
| ·河南农村人口无序转移引发农村的社会问题 | 第38-39页 |
| 5.推动河南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39-49页 |
|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河南人口农村有序转移 | 第39-40页 |
| ·树立新的农业发展观 | 第39页 |
| ·多层次地发展农村经济 | 第39-40页 |
|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第40页 |
| ·完善政府配套设施,建立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养老保险制 | 第40-44页 |
| ·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 ·调整制度政策,完善统一劳动力市场 | 第41-44页 |
| ·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扩大河南农业内部劳动力就业容量 | 第44-45页 |
| ·推动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 第44页 |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44-45页 |
| ·加强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 | 第45-46页 |
|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46页 |
|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 | 第46页 |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河南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 | 第46-49页 |
|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 第46-47页 |
| ·完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