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地下水类型 | 第8-9页 |
·地下水现状 | 第9-10页 |
·青海地下水现状 | 第9-10页 |
·地下水调查方法 | 第10页 |
·镭同位素示踪原理 | 第10-13页 |
·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化学行为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3-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样品的富集 | 第14-15页 |
·镭延迟计数器(RaDeCC) | 第15-16页 |
·γ能谱仪 | 第16-17页 |
·计算模型 | 第17-21页 |
·水平涡动扩散模型 | 第17-18页 |
·表观年龄模型 | 第18-19页 |
·质量平衡模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与测量 | 第21-24页 |
·样品采集 | 第21-22页 |
·样品处理与测量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尕海湖中镭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地下水排放通量计算 | 第24-34页 |
·尕海湖中镭同位素的来源 | 第24-25页 |
·沉积物扩散实验 | 第24页 |
·悬浮颗料物的解吸实验 | 第24-25页 |
·地下水镭同位素活度 | 第25页 |
·尕海湖中四种镭同位素的分布 | 第25-28页 |
·223Ra 的分布 | 第25-26页 |
·224Ra 的分布 | 第26-27页 |
·228Ra 的分布 | 第27页 |
·226Ra 的分布 | 第27-28页 |
·地下水排放通量的计算 | 第28-32页 |
·水平涡动模型计算 | 第28-30页 |
·尕海湖的水体停留时间 | 第30-31页 |
·质量平衡模型计算 | 第31-32页 |
·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6页 |
·主要结论 | 第34-3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