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港口物流 | 第16-18页 |
·港口物流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港口物流的特征 | 第17-18页 |
·区域经济 | 第18-20页 |
·区域 | 第18页 |
·区域经济 | 第18-19页 |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 第19-20页 |
·协同理论 | 第20-23页 |
·协同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协同理论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3-24页 |
·概念 | 第23-24页 |
·理论发展 | 第24页 |
·层次分析法与集对分析 | 第24-26页 |
·层次分析法(APH) | 第24页 |
·集对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三都澳港口区域经济腹地发展现状 | 第26-37页 |
·相关区域界定 | 第26-29页 |
·三都澳港口区域 | 第26-27页 |
·三都澳港口区域经济腹地 | 第27-29页 |
·经济腹地发展概况 | 第29-36页 |
·直接经济腹地发展状况 | 第29-34页 |
·间接经济腹地发展状况 | 第34-36页 |
·腹地经济发展对三都澳港口区域的物流需求 | 第36-37页 |
·直接经济腹地的物流需求 | 第36页 |
·间接经济腹地的物流需求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三都澳港口区域物流与宁德腹地经济协同关系 | 第37-46页 |
·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腹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腹地区域“硬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腹地区域“软条件”因素的影响 | 第40页 |
·港口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40-42页 |
·基于增长极的港口物流集聚作用 | 第40-41页 |
·基于增长极的港口物流扩散作用 | 第41页 |
·港口物流引发的乘数效应 | 第41-42页 |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动的产业结构优化 | 第42页 |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 | 第42-46页 |
·协同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引导 | 第42-43页 |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本质分析 | 第43-44页 |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联度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三都澳港口区域物流与宁德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评价 | 第46-5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6-48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1页 |
·构造评价矩阵 | 第48-49页 |
·确定指标权数 | 第49-51页 |
·构造评价模型 | 第51页 |
·多层次综合评判 | 第51页 |
·协同发展水平的具体评价 | 第51-56页 |
·数据收集 | 第51-53页 |
·一级综合评价 | 第53-55页 |
·二级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协同发展水平分析 | 第56-58页 |
第六章 促进三都澳港口区域物流与宁德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 | 第58-64页 |
·增强职能部门服务意识 | 第58页 |
·统一规划港区与腹地发展 | 第58-59页 |
·构建现代“港——城”交通运输网络 | 第59页 |
·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依托的临港工业 | 第59-60页 |
·推进港口与腹地资源整合一体化 | 第60页 |
·促进港口与腹地区域可持续协同 | 第60-61页 |
·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经营市场化 | 第61页 |
·建立精准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 | 第61-62页 |
·培养适合协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第62页 |
·引入先进的市场营销机制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