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插图清单 | 第14-16页 |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6页 |
| ·AM 工法扩底桩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21页 |
| ·AM 工法扩底桩的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 ·AM 工法的介绍及特点 | 第18-19页 |
| ·AM 工法扩底桩施工工艺流程 | 第19-21页 |
| ·单桩承载试验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自平衡试桩法的发展 | 第21页 |
| ·单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 第21-23页 |
| ·单桩承载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26-35页 |
| ·桩基础承载理论 | 第26-28页 |
| ·桩基础分类 | 第26-27页 |
| ·单桩竖向承载力分析 | 第27-28页 |
|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理论 | 第28-31页 |
| ·静载试桩测试原理 | 第28-29页 |
| ·数据等效转换原理 | 第29-31页 |
| ·有限元理论 | 第31-34页 |
| ·有限元法的介绍 | 第31-32页 |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AM 工法扩底灌注桩静载荷试验方案设计与施工 | 第35-52页 |
| ·工程概况 | 第35-37页 |
| ·工程简介 | 第35页 |
| ·工程地质情况 | 第35-36页 |
| ·试验桩基本参数 | 第36-37页 |
| ·静载试桩方案设计 | 第37-43页 |
| ·试验目的及依据 | 第37-38页 |
| ·试验方法的选择 | 第38页 |
| ·荷载箱法静载试桩试验流程 | 第38页 |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8-40页 |
| ·荷载箱及钢筋应力计布置图 | 第40-43页 |
| ·AM 工法扩底桩施工过程控制 | 第43-47页 |
| ·试验仪器的安装与优化 | 第47-51页 |
| ·荷载箱的简化安装 | 第47-48页 |
| ·位移杆与护套管的安装 | 第48-49页 |
| ·钢筋计的安装与测试 | 第49页 |
| ·辅助笼的下放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试验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 | 第52-70页 |
| ·桩身完整性检测 | 第52-55页 |
| ·声波透射法的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 ·数据的处理与判定 | 第53-54页 |
| ·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参量 | 第53页 |
| ·声参量异常临界值 | 第53-54页 |
| ·桩身完整性判定 | 第54-55页 |
| ·基桩承载力的确定 | 第55-63页 |
| ·基准梁的布置 | 第55-56页 |
| ·测试准备 | 第56页 |
| ·位移观测及稳定标准 | 第56-57页 |
| ·加载终止条件与最终加载值 | 第57页 |
| ·卸载及测试 | 第57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 ·桩基侧阻力计算 | 第63-69页 |
| ·钢筋计测试原理 | 第63页 |
| ·钢筋计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单桩承载力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70-81页 |
| ·ANSYS 在桩土接触分析中的实现 | 第70页 |
| ·桩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0-74页 |
| ·单元的选取与应用 | 第70-71页 |
| ·基本数据选取 | 第71-73页 |
| ·网格划分 | 第73页 |
| ·接触面的设置 | 第73页 |
| ·定义约束与加载 | 第73-74页 |
|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 ·桩体抗拔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 第75-76页 |
| ·桩体抗压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 ·桩体扩底端受力性能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全文总结 | 第81页 |
|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