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乙酯钠盐的后续开发利用制备有用的磷酸酯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7页 |
第一节 磷酸二乙酯钠盐概述 | 第10-14页 |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磷酸二乙酯钠盐的来源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磷酸酯 | 第14-21页 |
·磷酸酯简介 | 第14页 |
·磷酸酯的应用 | 第14-17页 |
·农药 | 第14-15页 |
·阻燃剂 | 第15-16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16-17页 |
·磷酸酯的合成方法 | 第17-19页 |
·五氧化二磷法(P_2O_5) | 第17页 |
·三氯化磷法(PCl_3) | 第17-18页 |
·三氯氧磷法(POCl_3) | 第18-19页 |
·磷酸法 | 第19页 |
·亚磷酸三酯氧化法 | 第19页 |
·磷酸酯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19-20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20-21页 |
·~(31)P—NMR法 | 第21页 |
第三节 相转移催化技术 | 第21-25页 |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相转移催化机理 | 第22-23页 |
·几种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的比较 | 第23页 |
·相转移催化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第四节 选择本课题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5-27页 |
·选择本课题的意义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焦磷酸四乙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41页 |
第一节 焦磷酸四乙酯的合成 | 第27-36页 |
·焦磷酸四乙酯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荧光增白剂废料的处理 | 第28-32页 |
·磷酸二乙酯钠盐的纯化 | 第28-31页 |
·磷酸二乙酯钠盐纯化后的废料处理 | 第31-32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反应方程式 | 第33页 |
·焦磷酸四乙酯的合成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反应机理 | 第33-35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产物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36-40页 |
·折射率的测定 | 第37页 |
·质谱分析 | 第37-3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9-40页 |
·核磁共振磷谱分析 | 第4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苄基二乙基磷酸酯和磷酸三乙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41-56页 |
第一节 苄基二乙基磷酸酯和磷酸三乙酯的合成 | 第41-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实验原理 | 第42页 |
·反应机理 | 第42-43页 |
·苄基二乙基磷酸酯和磷酸三乙酯的合成 | 第43-44页 |
·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合成 | 第43页 |
·磷酸三乙酯的合成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不同催化剂对收率的影响 | 第44页 |
·催化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投料比对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第46页 |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46-55页 |
·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46-49页 |
·磷酸三乙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49-55页 |
·折射率和沸点的测定 | 第49页 |
·质谱解析 | 第49-5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51-52页 |
·磷酸三乙酯的定量分析 | 第52-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五种取代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56-70页 |
第一节 五种取代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合成 | 第56-58页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实验原理 | 第57页 |
·五种取代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合成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五种取代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58-69页 |
·4-硝基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59-61页 |
·4-氰基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61-63页 |
·4-氯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63-66页 |
·4-甲基苄基二乙基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66-6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