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我国滨水景观现存问题及设计构思 | 第18-21页 |
·现存问题 | 第18-19页 |
·设计构思 | 第19-21页 |
·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法国巴黎苏塞公园 | 第21-23页 |
·南京市外秦淮河景观规划改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滨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综述 | 第25-41页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 第25-27页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概念 | 第25页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与生态 | 第25-27页 |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 第27-31页 |
·滨水区景观需求的三元 | 第27页 |
·滨水区景观构成要素的三元 | 第27-30页 |
·滨水区景观规划目标的三元 | 第30-31页 |
·滨水区景观构成要素 | 第31-33页 |
·滨水区的自然景观 | 第31-32页 |
·滨水区的人工景观 | 第32页 |
·滨水区的人文景观 | 第32-33页 |
·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基本理念、原则 | 第33-35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33-34页 |
·文化性原则 | 第34-35页 |
·亲水性原则 | 第35页 |
·立体设计原则 | 第35页 |
·规划设计程序 | 第35-38页 |
·景观水系调控的流程 | 第35-36页 |
·滨水地区水景观规划流程 | 第36页 |
·滨水区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 第36-38页 |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趋势——建设自然型的滨水景观 | 第38-41页 |
·建设自然型的滨水景观的必要性 | 第38页 |
·建设自然型的滨水景观应遵循的原则 | 第38-39页 |
·建设自然型的滨水景观的措施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滨水景观细部空间要素生态设计 | 第41-51页 |
·水景的分类 | 第41-42页 |
·自然式水景 | 第41页 |
·园林式水景 | 第41页 |
·泳池式水景 | 第41-42页 |
·装饰式水景 | 第42页 |
·滨水景区驳岸设计 | 第42-44页 |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 | 第43-44页 |
·滨水驳岸断面设计 | 第44页 |
·水际植物群落 | 第44-47页 |
·植物造景层次 | 第45-46页 |
·水边的植物配置 | 第46页 |
·驳岸的植物配置 | 第46-47页 |
·水面的植物配置 | 第47页 |
·堤、岛的植物配置 | 第47页 |
·滨水景区道路规划 | 第47-48页 |
·机动车交通 | 第48页 |
·非机动车交通 | 第48页 |
·步行交通 | 第48页 |
·水上交通 | 第48页 |
·滨水景区建筑及小品设计 | 第48-51页 |
·滨水建亭 | 第48-49页 |
·水面设桥 | 第49-50页 |
·依水修榭 | 第50页 |
·水面建舫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以天津生态城建设为例的生态视域下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 第51-62页 |
·滨海新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1-52页 |
·滨海新区环境现状 | 第51-52页 |
·滨海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 第52页 |
·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背景 | 第52-53页 |
·项目背景 | 第52页 |
·地理环境 | 第52-53页 |
·自然环境 | 第53页 |
·天津生态城滨水区景观规划在综合兼顾三元论要求的同时,更加突出生态理念 | 第53-62页 |
·设计理念及建设目标 | 第53页 |
·空间布局规划 | 第53-54页 |
·复合生态系统规划 | 第54-56页 |
·绿色交通系统综合规划 | 第56-57页 |
·水资源规划 | 第57-58页 |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 第58-60页 |
·环境保护与绿色能源规划设计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