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20页 |
| 引言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2-39页 |
| 1. 前言 | 第22页 |
| 2. 脂肪源与脂肪酸 | 第22-24页 |
| ·脂肪酸分类 | 第22-23页 |
| ·高不饱和脂肪酸体内合成代谢 | 第23-24页 |
| 3. 鱼类免疫系统 | 第24-25页 |
| ·鱼类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第24页 |
| ·鱼类的免疫组成 | 第24-25页 |
| 4. 脂肪酸影响免疫的敏感指标 | 第25-27页 |
| ·吞噬指数 | 第25页 |
| ·NBT 阳性白细胞比例和呼吸爆发 | 第25-26页 |
| ·抗氧化指标 | 第26页 |
| ·血清溶菌酶活力 | 第26页 |
| ·补体活力 | 第26-27页 |
| 5.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的影响 | 第27页 |
| ·功能性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的影响 | 第27-28页 |
| ·n-3/n-6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对免疫的影响 | 第28页 |
| ·DHA、EPA 及 AA 三者的比例对鱼类免疫的影响 | 第28-29页 |
| 6. 脂肪酸的免疫调控机制 | 第29-34页 |
| ·通过调节膜的流动性影响其免疫功能 | 第29-30页 |
| ·通过信号转导来调节免疫 | 第30-31页 |
| ·通过类花稀酸调控免疫 | 第31-32页 |
| ·通过细胞因子(cytokine)调控免疫 | 第32-34页 |
| ·脂肪酸通过调节血浆可的松的含量来调节免疫 | 第34页 |
| 7. 展望 | 第34-35页 |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9页 |
|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 ·研究意义 | 第35-39页 |
| 第二章 饲料中 N-3HUFA 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病力以及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9-66页 |
| 1. 引言 | 第39-40页 |
| 2. 材料方法 | 第40-45页 |
| ·饲料制作 | 第40-41页 |
| ·实验过程 | 第41页 |
| ·生化分析 | 第41页 |
| ·免疫测定 | 第41-44页 |
| ·实时定量 PCR | 第44页 |
| ·计算和统计方法 | 第44-4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 ·存活和生长 | 第45页 |
| ·免疫指标 | 第45-46页 |
| ·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的累计死亡率 | 第46页 |
|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第46-47页 |
| 4. 讨论 | 第47-50页 |
| 附表和图 | 第50-66页 |
| 第三章 饲料中 DHA/EPA 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病力及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6-89页 |
| 1. 引言 | 第66-67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7-68页 |
| ·饲料配方 | 第67-68页 |
| ·实验过程 | 第68页 |
| ·生化分析 | 第68页 |
| ·免疫测定 | 第68页 |
| ·实时定量 PCR | 第68页 |
| ·计算和统计方法 | 第6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8-70页 |
| ·存活率和生长率 | 第68-69页 |
| ·免疫指标 | 第69页 |
| ·累计死亡率 | 第69页 |
| ·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9-70页 |
| 4. 讨论 | 第70-73页 |
| 附表和图 | 第73-89页 |
| 第四章 豆油为基础的饲料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脂肪沉积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9-117页 |
| 1. 引言 | 第89-91页 |
| 2. 材料方法 | 第91-94页 |
| ·配方和饲料制作 | 第91页 |
| ·实验过程 | 第91页 |
| ·生化分析 | 第91页 |
| ·免疫测定 | 第91-92页 |
| ·肝脏抗氧化能力指标测定 | 第92-93页 |
| ·实时定量 PCR | 第93-94页 |
| ·计算和统计方法 | 第9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94-97页 |
| ·成活、生长和胴体指数 | 第94页 |
| ·免疫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 | 第94-95页 |
| ·全鱼、肌肉和肝脏常规分析 | 第95页 |
| ·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 | 第95-96页 |
| ·肝脏和肾脏炎性、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96-97页 |
| 4. 讨论 | 第97-101页 |
| 附表和图 | 第101-117页 |
| 第五章 饲料中亚麻酸/亚油酸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17-147页 |
| 1. 引言 | 第117-118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18-120页 |
| ·饲料配方和制作 | 第118-119页 |
| ·实验过程 | 第119页 |
| ·生化分析 | 第119页 |
| ·免疫测定 | 第119页 |
| ·肝脏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119页 |
| ·实时定量 PCR | 第119-120页 |
| ·计算和统计方法 | 第12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20-123页 |
| ·成活、生长和胴体指数 | 第120-121页 |
| ·免疫和抗氧化指标 | 第121页 |
| ·鱼体常规分析 | 第121-122页 |
| ·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 | 第122页 |
| ·炎症、脂肪酸氧化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122-123页 |
| 4. 讨论 | 第123-126页 |
| 附表和图 | 第126-147页 |
| 第六章 大黄鱼脂肪酸 ELOVL5 延长酶和Δ6 去饱和酶的克隆、表征和营养调控研究 | 第147-172页 |
| 1. 引言 | 第147-148页 |
| 2. 材料方法 | 第148-152页 |
| ·饲料配方、养殖过程和取样 | 第148页 |
| ·RNA 提取和 cDNA 合成 | 第148-149页 |
| ·脂肪酸延长酶 5 和Δ6 去饱和酶核心片段的克隆 | 第149页 |
| ·3 ′-RACE PCR | 第149-150页 |
| ·5 ′-RACE PCR | 第150-151页 |
| ·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151页 |
| ·实时定量 PCR | 第151-152页 |
| ·统计分析 | 第15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52-154页 |
|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 第152页 |
| ·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152-153页 |
| ·组织差异性表达 | 第153页 |
| ·饲料中 n-3HUFA 和 DHA/EPA 对大黄鱼脂肪酸Δ6 去饱和酶和延长酶 5 mRNA 表达量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 4. 讨论 | 第154-157页 |
| 附表和图 | 第157-172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72-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3-197页 |
| 本研究已发表的文章目录 | 第197-198页 |
| 致谢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