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网络蠕虫传播与控制模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电子邮件蠕虫传播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P2P蠕虫传播模型研究现状第14-16页
     ·随机扫描蠕虫传播模型研究现状第16-1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2 相关基础理论第22-36页
   ·网络蠕虫相关概念第22-25页
     ·网络蠕虫的定义第22-23页
     ·网络蠕虫的分类第23-24页
     ·网络蠕虫的传播途径第24-25页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第25-32页
     ·复杂网络概念及发展历史第25-26页
     ·网络基本拓扑特征量第26-29页
     ·四类典型网络及统计学性质第29-32页
   ·复杂网络动力学与均匀混合动力学模型第32-34页
   ·网络蠕虫传播的复杂网络模型建模思想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电子邮件蠕虫传播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第36-59页
   ·问题提出第36-37页
   ·传播机制分析及模型建立第37-42页
     ·电子邮件蠕虫及网络第37-38页
     ·传播机制第38-41页
     ·模型建立第41-42页
   ·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第42-52页
     ·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分析第42-46页
     ·模型的鞍-结点分支第46-47页
     ·吸引域的估计第47-52页
   ·控制措施第52-53页
   ·数值模拟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基于良性蠕虫的P2P网络蠕虫控制第59-76页
   ·P2P网络蠕虫及良性蠕虫相关知识第59-61页
     ·P2P网络第59-60页
     ·P2P蠕虫第60-61页
     ·良性蠕虫第61页
   ·问题提出第61-62页
   ·复杂网络模型的建立及有效再生数第62-67页
     ·模型假设第62-63页
     ·恶意蠕虫传播阶段的网络模型第63-64页
     ·蠕虫对抗阶段的网络模型第64-65页
     ·有效再生数第65-66页
     ·均匀网络下的传播模型及有效再生数第66-67页
   ·数值模拟第67-75页
     ·拓扑结构参数的影响第69-71页
     ·模型参数值及初始值的影响第71-73页
     ·良性蠕虫投放策略分析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用户自适应行为对网络蠕虫传播的影响第76-92页
   ·问题提出第76-77页
   ·蠕虫传播模型的建立第77-79页
   ·动力学行为分析第79-85页
     ·基本再生数第79-80页
     ·稳定性及分支分析第80-85页
   ·敏感性分析第85页
   ·数值模拟及控制措施第85-90页
     ·参数的影响第86-87页
     ·前向分支第87-88页
     ·后向分支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6 结束语第92-95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92-93页
   ·论文创新点第93页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频流的人体目标检测与行为识别研究
下一篇:单组份磷—氮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