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的文本呈现第10-27页
 第一节 “碎片”和“群像”第10-11页
  一、《白鹿原》女性书写的篇章分布与篇幅比例(附表一)第10页
  二、《白鹿原》女性书写对各种叙事手法的运用(附表二)第10页
  三、《白鹿原》女性故事与古今中外文学典型(附表三)第10-11页
 第二节 女性人物塑造的“碎片”印象第11-24页
  一、女性书写在情节线索上的“碎片”叙事效果第11-14页
  二、女性书写在人物关系上的“碎片”叙事效果第14-17页
  三、女性书写在叙事手法上的“诗性”和“碎片”叙事效果第17-24页
 第三节 女性人物塑造的“群像”印象第24-27页
  一、古今中外女性文学典型的一场“阅兵”第24页
  二、“群像”背后的中、西方女性文学典型“影子”第24-25页
  三、女性的“死亡书写”及群体悲歌第25-27页
第二章 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的文本解读第27-36页
 第一节 “女性”到“女人”的人格距离第27-28页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对“女性”与“女人”概念的定义第27页
  二、《白鹿原》女性人格的“失衡”与“撕裂”第27-28页
 第二节 解读“碎片”与“失衡”第28-31页
  一、“碎片”女性书写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第28-29页
  二、“失衡”的“女人”——“女性元素”的“过”与“不及”第29-31页
 第三节 解读“群像”与“撕裂”第31-35页
  一、女性书写的“群像画廊”第31-32页
  二、被“撕裂”的“女神”——多维度的“女性理想”第32-35页
 第四节 “失衡”与“撕裂”的内质——作家“焦虑”第35-36页
第三章 《白鹿原》女性书写的文本破译第36-45页
 第一节 深陷“焦虑”的作者:多重矛盾下的女性价值判断第36-40页
  一、“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标准第36-38页
  二、男性作者潜意识的“第二性”认知模式第38-39页
  三、“自然人”、“社会人”和“理想的人”的多重价值冲突(附表四)第39-40页
 第二节 “焦虑”根源:新时期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第40-42页
  一、中国古典文艺创作传统与西方叙事技法的融合第40页
  二、农耕社会和儒家传统的集体意识第40-41页
  三、时代浪潮:后革命时代对西方人道主义的接受与新时期文学思潮第41-42页
 第三节 《白鹿原》史诗定位与男性视角对女性书写的制约第42-45页
  一、史诗定位对女性书写的影响第42-43页
  二、男性视角对女性书写的制约第43-45页
结语 《白鹿原》女性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里程碑”意义第45-50页
注释第50-51页
附表一:《白鹿原》女性书写的篇章分布与篇幅比例第51-53页
附表二:《白鹿原》女性书写对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第53-54页
附表三:《白鹿原》女性书写与古今中外文学典型比较第54-55页
附表四:《白鹿原》女性书写的“自然人/社会人/理想的人”布局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模型研究
下一篇: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实践研究--以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会计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