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高校排球普修教学改革的需求 | 第9-10页 |
·普通高校课外排球活动开展的需求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体育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动态分层教学法 | 第14页 |
·分层指导 | 第14页 |
·传统教学法 | 第14页 |
·动态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心理学研究依据 | 第14-15页 |
·层次性原理 | 第15页 |
·动态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 第15-16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15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15-16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16页 |
·保底不封顶原则 | 第16页 |
·激励性原则 | 第16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17-2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9页 |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7页 |
·访谈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问卷设计 | 第17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7-18页 |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第18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8页 |
·教学实验法 | 第18-29页 |
·实验地点 | 第19页 |
·实验教学内容 | 第19页 |
·教学方法比较 | 第19-20页 |
·实验前测 | 第20-21页 |
·教学实验 | 第21-27页 |
·实验因素的控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9页 |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自信心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生自信心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动机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采用的教学法的评价 | 第32-33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传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 第33-34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垫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 第34-35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发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 第35-36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扣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7页 |
·在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 第37页 |
·在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 第37页 |
·动态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二者无显著性意义 | 第37页 |
·建议 | 第37-39页 |
·体育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 | 第37-38页 |
·重视个别辅导,扶高帮低,充分挖掘各层次的学生排球运动技术潜力 | 第38页 |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 第39-41页 |
·不足 | 第39页 |
·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附录1 | 第46-47页 |
附录2 | 第47-48页 |
附录3 | 第48-50页 |
附录4 | 第50-52页 |
附录5 | 第52-53页 |
附录6 | 第53-54页 |
附录7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