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ALV病原学 | 第14-15页 |
| ·ALV病毒亚型分类 | 第14-15页 |
| ·ALV病毒粒子结构及其基因编码蛋白 | 第15页 |
| ·ALV的传播、流行与防治 | 第15-17页 |
| ·ALV的传播途径 | 第15-16页 |
| ·ALV的流行情况 | 第16页 |
| ·ALV的防治措施 | 第16-17页 |
| ·ALV检测方法概况 | 第17-18页 |
| ·抗原检测方法 | 第17页 |
| ·抗体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 ·ALV-J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我国ALV-J的流行现状 | 第18页 |
| ·ALV-J的致病机理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禽白血病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 | 第21-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参考毒株和细胞株 | 第21-22页 |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2页 |
| ·病毒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病毒分离 | 第23页 |
| ·构建标准质粒 | 第23页 |
| ·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 第23-24页 |
| ·人工感染实验 | 第24页 |
| ·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 ·多重PCR方法扩增结果 | 第24-25页 |
| ·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 | 第25-26页 |
| ·多重PCR方法的敏感性 | 第26页 |
| ·人工感染实验排毒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 ·人工感染实验病毒血症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 第30-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检测样品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病毒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 ·常规PCR检测方法 | 第31页 |
| ·多重PCR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病毒分离 | 第32页 |
| ·多重PCR与常规PCR扩增产物测序 | 第32页 |
| ·ALV-J流行毒株序列测定 | 第32页 |
| ·ALV-J U3区序列比对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ALV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第33页 |
| ·ALV-J U3区序列比对结果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U3区嵌合病毒体外复制研究 | 第36-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病毒株、细胞、质粒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 ·引物合成 | 第36-37页 |
| ·融合PCR | 第37-38页 |
| ·嵌合病毒HPRS-103△DP04U3株感染性克隆构建 | 第38页 |
| ·ALV-J蛋鸡分离株SD09DP04感染性克隆构建 | 第38页 |
| ·细胞转染与病毒拯救 | 第38-39页 |
|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39页 |
| ·病毒TCID50测定 | 第39-40页 |
| ·U3区启动子活性差异检测 | 第40页 |
| ·U3区增强子活性差异检测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 ·ALV-J感染性克隆及嵌合病毒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0-41页 |
| ·病毒粒子的鉴定 | 第41-42页 |
| ·拯救病毒体外复制水平比较 | 第42-43页 |
| ·U3区启动子活性差异 | 第43页 |
| ·U3区增强子活性差异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