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渐进成形自动放样和工艺补充面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金属板材无模成形技术 | 第13-17页 |
·喷丸成形 | 第13-14页 |
·多点成形 | 第14-15页 |
·电磁成形 | 第15-16页 |
·旋压成形 | 第16页 |
·热应力成形 | 第16-17页 |
·激光冲压成形 | 第17页 |
·数控渐进成形技术介绍 | 第17-22页 |
·数控渐进成形技术的原理 | 第17-18页 |
·数控渐进成形技术的特点 | 第18-19页 |
·数控渐进成形技术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数控渐进成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2-23页 |
·数控渐进成形放样面的自动确定 | 第22页 |
·数据渐进成形的工艺补充面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UG 二次开发基础 | 第24-38页 |
·UG 的特点 | 第24-25页 |
·UG/Open 的相关模块 | 第25-26页 |
·UG/Open API 的基础知识 | 第26-31页 |
·UG/Open API 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 第26-28页 |
·UG/Open API 函数 | 第28页 |
·UG/Open API 数据类型 | 第28-30页 |
·UG 对象类型及操作 | 第30-31页 |
·UG/Open API 应用程序的初始化与终止 | 第31页 |
·在 VC 环境下开发 UG 应用程序 | 第31-35页 |
·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技术 | 第35-37页 |
·MenuScript 菜单技术 | 第35-36页 |
·UIStyle 对话框技术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数控渐进成形自动放样研究 | 第38-53页 |
·数控渐进成形自动放样技术路线 | 第38页 |
·数控渐进成形的放样面的确定 | 第38-40页 |
·冲压方向 | 第39页 |
·数控渐进成形的成形方向 | 第39页 |
·极限成形角 | 第39-40页 |
·零件信息的读取 | 第40-43页 |
·区分面的类型 | 第40-41页 |
·读取面上法矢 | 第41-43页 |
·法向矢量向 XY 平面的投影方法 | 第43-44页 |
·最小包络圆 | 第44-46页 |
·最小包容矩阵与最小包络圆 | 第44-45页 |
·遗传算法求包络圆 | 第45-46页 |
·三点画圆包络圆法 | 第46页 |
·矢量旋转 | 第46-50页 |
·空间矢量旋转公式 | 第46-48页 |
·模型姿态旋转 | 第48-50页 |
·矢量迭代算法优化 | 第50-51页 |
·模块应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渐进成形的工艺补充面的构建方法 | 第53-62页 |
·工艺补充面的作用 | 第53页 |
·工艺补充面原则 | 第53-54页 |
·数控渐进成形的工艺补充面 | 第54-58页 |
·程序生成 | 第58-60页 |
·加工时间对比 | 第59-60页 |
·工艺补充面的材料利用率对比 | 第60页 |
·冲压与数控渐进成形的区别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放样面和工艺补充面在实际样品试件中的应用 | 第62-68页 |
·试验方案 | 第62-66页 |
·试验结果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