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53页 |
·细菌二元信号系统概述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页 |
·二元信号系统的组成 | 第13-14页 |
·感应激酶的结构及功能概述 | 第14-18页 |
·调控单元的结构及功能概述 | 第18-19页 |
·几个二元信号系统在细菌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二元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细菌群体感应现象的概述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页 |
·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 | 第22-23页 |
·AHL型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23-25页 |
·寡肽型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25-27页 |
·AI-2型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27-30页 |
·细菌中不同群体感应系统的共同作用 | 第30-34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 第34-4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危害 | 第34-35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常见毒性因子介绍 | 第35-40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 | 第40-44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 第44-4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信号通路系统研究进展 | 第46-51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二元信号系统 | 第46-50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I-2群体感应系统的功能 | 第50-5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51-5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72页 |
·实验材料 | 第53-61页 |
·实验所用质粒 | 第53-54页 |
·实验所用菌株 | 第54页 |
·实验所用引物 | 第54-57页 |
·实验所用试剂及培养基 | 第57-60页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72页 |
·大肠杆菌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质粒构建 | 第65-66页 |
·突变株的诱导及筛选 | 第66-67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表型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蛋白表达纯化及体外实验的相关方法 | 第69-7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1-72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109页 |
·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个二元信号系统的研究结果 | 第72-94页 |
·二元信号系统的分析及敲除 | 第72-78页 |
·二元信号系统敲除株的mRNA表达谱芯片的实验结果 | 第78-80页 |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0185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 第80-87页 |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980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 第87-94页 |
·关于AI-2分子的受体鉴定的研究结果 | 第94-109页 |
·疑似受体SaaR的分析及敲除 | 第94-97页 |
·SaaR的敲除株的mRNA表达谱芯片实验结果 | 第97-101页 |
·SaaR的体外纯化 | 第101-103页 |
·SaaR与AI-2结合的相关实验结果 | 第103-10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09-114页 |
·UhpABC的功能小结及分析 | 第109-111页 |
·AirSR的功能小结及分析 | 第111-112页 |
·SaaR在AI-2系统中的可能功能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