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Cu 参与的 Ullmann 类型的 C-C 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15-18页 |
·卤代芳烃与卤代芳烃 | 第16页 |
·卤代芳烃和卤代烃 | 第16页 |
·卤代芳烃和炔烃 | 第16-17页 |
·烯烃和炔烃 | 第17页 |
·烯烃和烯烃 | 第17页 |
·炔烃与炔烃 | 第17-18页 |
·Cu 参与的芳烃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 | 第18-23页 |
·全氟甲烷类作为三氟甲基源 | 第18-20页 |
·三氟乙酸和三氟磺酰酸衍生物作为三氟甲基源 | 第20-21页 |
·由转金属化制得的三氟甲基铜试剂作为三氟甲基源 | 第21-22页 |
·Ruppert 试剂 CF_3SiMe_3和它的类似物 CF_3SiEt_3作为三氟甲基源 | 第22-23页 |
·CuCF_3复合物作为三氟甲基源 | 第23页 |
·过渡金属催化的三氟乙基化反应的研究 | 第23-25页 |
·铜催化的三氟乙基化反应 | 第23-24页 |
·钯催化的三氟乙基化反应 | 第24-25页 |
·其他金属 | 第25页 |
·本课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7-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铜粉的表征及底物碘代芳烃的合成 | 第29-36页 |
·铜粉的表征以及铜粉 d 的合成 | 第29-30页 |
·碘代芳烃底物的合成 | 第30-36页 |
·铜促进的碘代芳烃与三氟碘乙烷的还原偶联的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61页 |
·铜促进碘代芳烃和三氟碘乙烷的还原偶联的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41页 |
·反应溶剂与反应温度的优化(表 3.1) | 第38-39页 |
·铜粉加入量与反应时间的优化(表 3.2) | 第39-40页 |
·铜粉的优化(表 3.3) | 第40-41页 |
·铜促进碘代芳烃和三氟碘乙烷的还原偶联的反应底物的兼容性考察 | 第41-46页 |
·邻位取代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反应底物的研究(表 3.4) | 第42页 |
·间位取代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反应底物的研究(表 3.5) | 第42-43页 |
·对位取代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反应底物的研究(表 3.6) | 第43-44页 |
·其他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反应底物的研究(表 3.7) | 第44-46页 |
·铜促进碘代芳烃和三氟碘乙烷的还原偶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铜促进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的选择性 | 第46页 |
·铜促进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的多步合成应用 | 第46-47页 |
·铜促进的碘代芳烃的三氟乙基化的多步合成应用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铜促进碘代芳烃和三氟碘乙烷的还原偶联的机理研究 | 第48-49页 |
·底物拓展产物的核磁数据 | 第4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产物的~1H-NMR ,~(13)C-NMR 和~(19)F-NMR 谱图 | 第67-105页 |
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