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高速切削的定义 | 第10-12页 |
·高速切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高速切削温度场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高速切削温度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现有高速切削温度测量技术 | 第18-24页 |
·接触式测温 | 第18-21页 |
·自然热电偶法 | 第19-20页 |
·人工热电偶法 | 第20页 |
·半人工热电偶法 | 第20-21页 |
·非接触式测温法 | 第21-24页 |
·红外辐射法 | 第21-22页 |
·红外—光学法 | 第22-23页 |
·固态图像传感器法(CCD 法) | 第23-24页 |
·其它测温法 | 第2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CCD 测温法技术背景 | 第26-41页 |
·CCD 图像传感器原理 | 第26-28页 |
·CCD 测温原理 | 第28-30页 |
·CCD 灰度—温度线性区间 | 第30-31页 |
·切削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31-40页 |
·切削模拟现状 | 第31-32页 |
·高速正交切削 Ti6Al4V 有限元模型 | 第32-35页 |
·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正交切削摩擦模型 | 第34页 |
·切屑分离准则 | 第34-3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切削温度分布情况 | 第35-36页 |
·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场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切削厚度对切削温度场的影响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CCD 测温平台设计 | 第41-50页 |
·三坐标调节平台 | 第41-43页 |
·光学放大设备 | 第43-44页 |
·光源设备 | 第44-45页 |
·CCD 测温后处理方法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高速切削平台设计 | 第50-60页 |
·现有高速切削模拟平台 | 第50-52页 |
·基于 Hopkinson 压杆的高速切削模拟实验平台 | 第52-53页 |
·高速切削刀具设计 | 第53-59页 |
·刀具材料选择 | 第53-54页 |
·刀具结构设计 | 第54-59页 |
·单面切削 | 第54-56页 |
·双面切削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Ti6Al4V 高速切削温度实验研究 | 第60-73页 |
·工件材料 | 第60-61页 |
·车床车削测温实验 | 第61-64页 |
·机床及刀具 | 第61-62页 |
·测温系统 | 第62-63页 |
·切削参数 | 第63-64页 |
·SHPB 高速切削测温实验 | 第64-65页 |
·实验装置 | 第64-65页 |
·切削参数 | 第65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72页 |
·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65-69页 |
·低速区实验数据 | 第65-67页 |
·高速区实验数据 | 第67-68页 |
·切削速度—温度影响规律分析 | 第68-69页 |
·切削厚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69-72页 |
·低速区实验数据 | 第69-71页 |
·高速区实验数据 | 第71-72页 |
·切削厚度—温度影响规律分析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工作总结 | 第73-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