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震器阻尼力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 第2章 摩托车减震悬架及振动模型 | 第20-36页 |
| ·摩托车减震器的发展历史 | 第20-22页 |
| ·摩托车减震器悬架系统的作用 | 第22-23页 |
| ·摩托车悬架的构成 | 第23-25页 |
| ·弹簧 | 第24页 |
| ·阻尼器 | 第24-25页 |
| ·减震器的布置形式 | 第25-26页 |
| ·悬架的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 ·转向与前伸距 | 第26页 |
| ·后减震器的杠杆比 | 第26页 |
| ·减震器的工作行程 | 第26页 |
| ·阻尼力与弹簧特性 | 第26-27页 |
| ·振动模型分析 | 第27-33页 |
| ·四自由度车辆上下振动模型 | 第27-29页 |
| ·二自由度车辆上下振动模型 | 第29-31页 |
| ·车辆前后方向振动模型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 第3章 减震器阻尼力及阀片变形计算方法 | 第36-54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阻尼力 | 第36-39页 |
| ·示功特性 | 第36-37页 |
| ·速度特性 | 第37页 |
| ·悬架阻尼比的选择及阻尼性能的提高 | 第37-39页 |
| ·减震器阀片变形计算分析 | 第39-47页 |
| ·小挠度变形计算 | 第41-43页 |
| ·大挠度理论 | 第43-46页 |
| ·通过查手册得到变形量 | 第46-47页 |
| ·基于有限元的阀片变形分析计算 | 第47-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减震器阻尼力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54-7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 ·流体理论 | 第55-58页 |
| ·减震器中的流体 | 第56页 |
| ·阻尼力建模所用流体理论 | 第56-58页 |
| ·减震器阻尼力计算 | 第58-65页 |
| ·复原行程阻尼力计算 | 第59-64页 |
| ·压缩行程阻尼力计算 | 第64-65页 |
| ·减震器阻尼特性的仿真及实验对比 | 第65-68页 |
| ·减震器性能试验 | 第65-67页 |
| ·阻尼力建模仿真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减震器摩擦力建模与仿真 | 第70-78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减震器中的摩擦力 | 第70-71页 |
| ·不承受横向力的摩擦力分析 | 第71-72页 |
| ·承受横向力的摩擦力分析 | 第72-75页 |
| ·试验测试 | 第73页 |
| ·对后减注油筒组件和活塞杆进行受力分析 | 第73-74页 |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74页 |
| ·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