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夯土墙体的风雨侵蚀实测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风雨灾害 | 第9-10页 |
| ·土楼简介 | 第10-12页 |
| ·课题提出背景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夯土墙的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风驱雨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的创新点和工程实用价值 | 第16-17页 |
| 第2章 风速和雨强的资料分析 | 第17-30页 |
| ·实测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 第17-21页 |
| ·风速的分布 | 第21-24页 |
| ·风速的极值概率分布 | 第21-23页 |
| ·风速分布模型的拟合及选用 | 第23-24页 |
| ·雨强的分布 | 第24-26页 |
| ·雨强的极值概率分布 | 第24-25页 |
| ·雨强的其他分布 | 第25-26页 |
| ·雨强分布模型的拟合及选用 | 第26页 |
| ·联合分布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风雨作用特性分析 | 第30-37页 |
| ·降雨的作用特性 | 第30-35页 |
| ·雨滴的形成 | 第30页 |
| ·雨滴粒径大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雨滴大小分布 | 第31-32页 |
| ·雨滴中数直径 | 第32页 |
| ·降雨终速 | 第32-33页 |
| ·雨滴谱 | 第33页 |
| ·降雨强度 | 第33-34页 |
| ·降雨动能 | 第34-35页 |
| ·雨滴的冲击作用 | 第35页 |
| ·降雨对空气密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土楼夯土墙体在自然环境下的侵蚀实测 | 第37-47页 |
| ·实测土楼概况 | 第37-38页 |
| ·侵蚀针法简介 | 第38-39页 |
| ·侵蚀实测数据分析 | 第39-43页 |
| ·侵蚀深度分析 | 第39-42页 |
| ·侵蚀量计算 | 第42-43页 |
| ·降雨侵蚀模型 | 第43-45页 |
| ·侵蚀模型选用 | 第43页 |
| ·降雨侵蚀力 R | 第43-44页 |
| ·土体可蚀性因子 K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夯土墙在模拟风雨环境的情况下的侵蚀实测 | 第47-62页 |
| ·风雨试验概况 | 第47-49页 |
| ·风洞试验简介 | 第47-48页 |
| ·降雨系统简介 | 第48-49页 |
| ·试验方案 | 第49页 |
| ·夯土墙体的物理性能 | 第49-52页 |
| ·土的密度 | 第50页 |
| ·土的初始含水率 | 第50-51页 |
| ·土的界限含水率 | 第51-52页 |
| ·试验准备 | 第52-53页 |
| ·试块准备 | 第52页 |
| ·收集装置准备 | 第52-53页 |
| ·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53-60页 |
| ·实验现象 | 第53页 |
| ·侵蚀深度的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 ·A 类土(380 年)受风雨侵蚀的情况 | 第54-57页 |
| ·B 类土(240 年)受风雨侵蚀的情况 | 第57-60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62-63页 |
|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