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无速率编码及其在中继系统中的应用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无速率编码第17-21页
     ·编码协作中继第21-25页
   ·研究动机及意义第25-28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8-31页
第2章 Raptor码在BIAWGN信道下最小化译码复杂度的度数优化设计第31-45页
   ·引言第31-32页
   ·Raptor码在联合译码框架下的EXIT分析与最大化码率度数优化第32-34页
   ·Raptor码译码复杂度第34-36页
   ·译码迭代次数计算第36-38页
   ·Raptor码最小化译码复杂度的度数优化设计第38-41页
     ·最小化译码复杂度度数优化模型及求解第38-40页
     ·最小化译码复杂度度数优化的进一步讨论第40-41页
   ·数值仿真第41-44页
     ·编码设计结果第42页
     ·性能比较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双向中继系统的物理层无速率网络编码设计第45-65页
   ·引言第45-46页
   ·系统模型第46-48页
   ·网络编码双向中继系统解调机制第48-55页
     ·点对点解调器第48-49页
     ·端到端解调器第49-55页
   ·PNC双向中继系统的端到端吞吐量第55-61页
     ·端到端等效信道角度第55-57页
     ·级联等效信道角度第57-60页
     ·与端到端AF双向中继方式比较第60-61页
   ·性能仿真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半双工缓存中继系统的无速率编码机会式传输协议第65-92页
   ·引言第65-66页
   ·系统模型与传输协议第66-69页
     ·信道模型第66-67页
     ·机会式中继传输协议第67-68页
     ·排队模型第68-69页
     ·与传统的无缓存中继协议比较第69页
   ·无限缓存中继无速率编码机会式传输协议第69-79页
     ·最优无速率编码机会式中继协议第69-71页
     ·给定决策函数分析第71-73页
     ·瑞利衰落实现第73-76页
     ·与传统的无缓存中继无速率编码传输协议比较第76-77页
     ·系统仿真第77-79页
   ·有限缓存中继无速率编码机会式传输协议第79-91页
     ·传输协议第81页
     ·马尔可夫链模型第81-83页
     ·吞吐量与端到端平均时延性能分析第83-85页
     ·基于Qos约束的机会式中继传输策略第85-86页
     ·系统仿真第86-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6页
   ·工作总结第92-94页
   ·研究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IFI的阵列式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传输
下一篇:D2D通信系统的干扰协调与资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