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 ·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常用方法研究 | 第17-21页 |
| ·系统可靠性特征量 | 第17页 |
| ·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 第17-21页 |
| ·基于网络理论的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21-22页 |
| ·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 第25-41页 |
| ·研究假设与定义 | 第25-27页 |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 ·相关定义 | 第25-27页 |
| ·设备集成系统单元间连接方式及形式化表达 | 第27-33页 |
| ·设备单元之间连接方式 | 第27-28页 |
| ·连接方式的形式化表达 | 第28-33页 |
| ·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构建 | 第33-38页 |
| ·网络节点及边属性 | 第33-35页 |
| ·节点单元之间的关联属性 | 第35-36页 |
| ·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4 基于网络模型的设备集成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41-55页 |
| ·节点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 ·节点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42-46页 |
| ·节点使用可靠度 | 第42-43页 |
| ·节点关联可靠度 | 第43-44页 |
| ·关联组合节点关联可靠度的修正 | 第44-45页 |
| ·节点可靠度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 ·系统可靠性计算及分析 | 第46-53页 |
| ·系统模态分析 | 第46-47页 |
| ·改进的马尔科夫过程 | 第47-50页 |
| ·系统可靠性计算 | 第50页 |
| ·系统结构关键节点分析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5 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构建应用 | 第55-69页 |
| ·高速列车系统概述 | 第55-58页 |
| ·高速列车子系统划分 | 第55-56页 |
| ·高速列车设备单元提取 | 第56-58页 |
| ·高速列车系统故障数据处理 | 第58-61页 |
| ·子系统故障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 ·单元故障数据统计分析 | 第59-61页 |
| ·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 | 第61-68页 |
| ·子系统内部单元连接及网络化表达 | 第61-66页 |
| ·节点及边属性值计算 | 第66-67页 |
| ·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应用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基于模型的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计算 | 第69-79页 |
| ·节点可靠性计算 | 第69-70页 |
| ·高速列车子系统可靠性计算 | 第70-75页 |
| ·高速列车子系统状态分析 | 第70-72页 |
| ·高速列车子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72-75页 |
| ·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计算 | 第75-78页 |
| ·高速列车部分系统可靠性计算 | 第75-76页 |
| ·高速列车系统结构关键竹点分析 | 第76-77页 |
| ·结果分析与验证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作者简历 | 第85-8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