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泛市场化意识”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泛市场化意识的表现、实质及其危害 | 第15-32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一、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对泛市场化意识的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泛市场化意识的表现形态 | 第18-20页 |
一、极端利己主义 | 第18-19页 |
二、丛林法则 | 第19页 |
三、拜金主义 | 第19-20页 |
四、消费主义 | 第20页 |
第三节 泛市场化意识的实质 | 第20-25页 |
一、人与物关系异化的反映 | 第20-21页 |
二、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反映 | 第21-22页 |
三、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反映 | 第22-23页 |
四、人与自身关系异化的反映 | 第23-25页 |
第四节 泛市场化意识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危害 | 第25-32页 |
一、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危害 | 第25-26页 |
二、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危害 | 第26-28页 |
三、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危害 | 第28-30页 |
四、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危害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泛市场化意识产生的原因 | 第32-45页 |
第一节 泛市场化意识产生的现实原因 | 第32-37页 |
一、市场缺陷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二、政府缺陷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三、社会转型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泛市场化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 | 第37-40页 |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晕轮效应 | 第37-39页 |
二、我国社会曾经拒斥市场经济所引发的弹簧效应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泛市场化意识产生的认识论原因 | 第40-45页 |
一、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 第40-43页 |
二、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消解泛市场化意识的路径 | 第45-58页 |
第一节 消解泛市场化意识的物质路径 | 第45-49页 |
一、继续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45-47页 |
二、加强对物质文明的公平享有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消解泛市场化意识的文化路径 | 第49-58页 |
一、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 | 第49-52页 |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 | 第52-54页 |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