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伦理基础及制度建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二、 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1-13页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16页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难点分析第16-26页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第16-18页
  一、 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内涵第16页
  二、 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第16-18页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障碍第18-20页
  一、 原告资格的障碍第18-19页
  二、 诉讼对象的障碍第19页
  三、 诉讼管辖法院的障碍第19-20页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困扰第20-26页
  一、 自然人原告资格的质疑第20-21页
  二、 代际间诉讼代理人的质疑第21-23页
  三、 自然物原告资格的质疑第23-26页
第二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伦理基础第26-34页
 第一节 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原告资格的审视第26-31页
  一、 动物权利论第26-28页
  二、 生物中心论第28-29页
  三、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非人物种取得原告资格的伦理基础第29-31页
 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原告资格的分析第31-32页
  一、 人类中心主义第31页
  二、 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第31页
  三、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第31-32页
 第三节 代际间诉讼代理人资格的分析第32-34页
  一、 探析代际伦理第32页
  二、 代际伦理的现实实践第32-33页
  三、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代际间诉讼代理人的伦理基础第33-34页
第三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代理人制度的构建第34-42页
 第一节 “非人”的原告代理人制度的设想第34-35页
 第二节 “人”作为原告制度的设想第35-39页
  一、 国家机关第35-36页
  二、 社会团体第36-38页
  三、 个人第38-39页
 第三节 代际间诉讼代理人制度的设想第39-42页
  一、 “后代人利益吸收说”第39页
  二、 “后代人团体拟人说”第39-40页
  三、 “后代人实在说”第40页
  四、 “行星托管说”第40-42页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确定原告资格的价值及意义第42-52页
 第一节 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步第42-43页
  一、 确立原告资格有利于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目的第42页
  二、 确定原告资格可以防止诉讼泛滥第42页
  三、 明确原告资格可以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第42-43页
  四、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可以促进司法技术的完善第43页
 第二节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第43-46页
  一、 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要求人类作出新的文明创造第43-44页
  二、 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第44-46页
 第三节 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第46-52页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类型进行演变第46-47页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第47-48页
  三、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化的支持第48-49页
  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化的精神追求第49-50页
  五、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自然与科技和谐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视野的理论探讨
下一篇: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