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引言和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概述 | 第12-19页 |
·荧光 | 第12-13页 |
·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13页 |
·荧光团 | 第13-14页 |
·识别基团 | 第14-15页 |
·荧光计 | 第15-16页 |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 第16-17页 |
·影响荧光分析的因素 | 第17-19页 |
·荧光化学传感器识别原理 | 第19-25页 |
·聚集态荧光增强现象 | 第20-22页 |
·硅杂环戊二烯的衍生物 | 第22-23页 |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 第23-24页 |
·基于其他原理的荧光分子探针 | 第24-25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25-27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6-27页 |
·生色(紫外)传感器在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7页 |
·碳纳米管 | 第27-30页 |
·单壁碳纳米管的猝灭机制 | 第28-29页 |
·碳纳米管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微量铜离子的研究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最大波长的选择 | 第34-35页 |
·pH值对Cu~(2+)紫外吸收的影响 | 第35-37页 |
·联苯胺浓度对Cu~(2+)紫外吸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显色剂α-萘酚浓度对Cu~(2+)紫外吸收的影响 | 第38-39页 |
·校准曲线和检测限 | 第39-40页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40-41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荧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微量银离子的研究 | 第43-56页 |
·引言 | 第43-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所用溶液的配置 | 第46页 |
·SWNTs的前处理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C_(20)对Ag~+特异性结合的证明 | 第48-49页 |
·核苷酸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单壁碳纳米管增强特异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pH值及染料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灵敏度和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2-54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