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A油田碳酸盐岩水驱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碳酸盐岩水驱特征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注水时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可视化物理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泡沫油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2章 A油田KH2层地层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 第15-23页 |
| ·地层流体样品复配 | 第15页 |
| ·地层原始流体相态测试 | 第15-22页 |
| ·实验设备及实验流程 | 第15-16页 |
| ·单次闪蒸及等组成膨胀实验测试 | 第16-19页 |
| ·多级脱气过程对原油物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地层流体相图特征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A油田KH2层平面可视化水驱实验研究 | 第23-44页 |
| ·水驱油物理模型相似准则的推导 | 第23-26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23页 |
| ·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 ·相似准则的推导结果 | 第25-26页 |
| ·物理模型的相似性 | 第26页 |
| ·水驱实验参数的相似性 | 第26页 |
| ·可视化实验模型制备及流体准备 | 第26-28页 |
| ·可视化实验物理模型制备 | 第26-27页 |
| ·实验用模拟流体 | 第27-28页 |
| ·实验设备及流程设计 | 第28-29页 |
|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 ·实验步骤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43页 |
| ·恒速1ml/min注水实验分析 | 第29-32页 |
| ·恒速3ml/min注水实验分析 | 第32-34页 |
| ·恒速5ml/min注水实验分析 | 第34-37页 |
| ·水驱油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 第38-40页 |
| ·水平井平面波及效率研究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A油田KH2层短岩心实验研究 | 第44-59页 |
| ·短岩心分析 | 第44-50页 |
| ·短岩心基础数据研究 | 第44-45页 |
| ·压汞曲线研究 | 第45-46页 |
| ·短岩心驱替实验 | 第46-49页 |
| ·薄片分析 | 第49-50页 |
| ·岩心油水相渗实验分析 | 第50-54页 |
| ·相渗曲线测试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相渗曲线归一化处理研究 | 第51-52页 |
| ·含水率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 ·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 ·岩心油气相渗实验分析 | 第54-56页 |
| ·STONE I三相模型计算和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A油田KH2层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 | 第59-81页 |
| ·实验设备及流程 | 第59-60页 |
| ·长岩心和流体准备 | 第60-61页 |
| ·长岩心水驱替实验 | 第61-80页 |
| ·实验步骤 | 第61-62页 |
| ·油样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79页 |
| ·实验现象分析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 ·建议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