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微地震监测方式 | 第8-9页 |
·震源定位方法 | 第9-1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第2章 微地震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 第11-22页 |
·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选择方案 | 第11-12页 |
·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性能指标 | 第12-14页 |
·微地震数据采集器硬件电路 | 第14-21页 |
·电路总体结构 | 第14页 |
·基于CIRRUS芯片的信号调理及采样电路 | 第14-19页 |
·主控制电路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P波时差震源定位研究 | 第22-33页 |
·P波时差定位法 | 第22-23页 |
·P波时差定位法模型建构 | 第23-26页 |
·监测目标模型 | 第23页 |
·地震检波器排列模型 | 第23-25页 |
·地层速度模型 | 第25-26页 |
·正演模拟 | 第26-29页 |
·模拟微地震发生 | 第26-27页 |
·微地震的传播与接收 | 第27-29页 |
·P波时差定位 | 第29-32页 |
·噪声0.2的混合信号模拟计算 | 第30-32页 |
·噪声0.8的混合信号模拟计算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法研究 | 第33-46页 |
·SET原理 | 第33-34页 |
·SET的基本算法步骤 | 第34-36页 |
·计算偏移时间 | 第34页 |
·偏移和叠加信号 | 第34-35页 |
·计算相似性参数 | 第35页 |
·进行层析成像 | 第35-36页 |
·对SET所得结果的使用 | 第36页 |
·SET方法模型建构 | 第36-37页 |
·监测目标模型 | 第36-37页 |
·检波器排列模型和地层速度模型 | 第37页 |
·层析成像震源定位 | 第37-38页 |
·偏移叠加 | 第37-38页 |
·成像值计算 | 第38页 |
·层析成像 | 第38页 |
·震源定位 | 第38页 |
·基本模型和获得的结果 | 第38-45页 |
·噪声0.2的混合信号模拟计算 | 第39-40页 |
·噪声0.8的混合信号模拟计算 | 第40-41页 |
·噪声2.0至5.0的混合信号模拟计算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实例 | 第46-58页 |
·F井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 第46-54页 |
·F井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基本情况 | 第46-48页 |
·F井微地震监测基本模型 | 第48-51页 |
·F井SET方法震源定位 | 第51-53页 |
·F井压裂监测结果 | 第53-54页 |
·W井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 第54-57页 |
·W井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W井压裂监测质量 | 第55-56页 |
·W井压裂监测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