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 第10页 |
·生态保护理念的运用趋势 | 第10页 |
·湿地公园的兴起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国外湿地公园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国内湿地公园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湿地公园概述 | 第18-22页 |
·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18页 |
·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区别 | 第18-20页 |
·湿地公园的分类 | 第20-21页 |
·湿地公园的功能 | 第21-22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2-23页 |
·恢复生态学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 第24-25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25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25页 |
·生态教育原则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3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营建分析 | 第27-54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 第27-35页 |
·区域概况 | 第27-30页 |
·区位与简介 | 第27-28页 |
·自然状况 | 第28-29页 |
·人文历史 | 第29-30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关系 | 第30-32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城市的关系 | 第30-31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东湖风景区的关系 | 第31-32页 |
·用地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营建遵循原则 | 第35页 |
·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利用 | 第35页 |
·展现原生风貌和地域文化 | 第35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整体布局 | 第35-38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营建要素 | 第38-53页 |
·植物 | 第38-44页 |
·水生植物 | 第38-41页 |
·湿地公园植物的应用 | 第41-44页 |
·地形和水体 | 第44-48页 |
·地形 | 第44页 |
·湖泊水质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水体景观 | 第45-48页 |
·园路 | 第48-51页 |
·游步道 | 第49-50页 |
·栈道平台 | 第50页 |
·桥 | 第50-51页 |
·建筑及设施 | 第51-53页 |
·建筑物 | 第51-52页 |
·设施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基于生态保护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 | 第54-66页 |
·湖岸带生态营建 | 第54-60页 |
·湖岸带的基本结构 | 第54页 |
·湖岸带驳岸形式 | 第54-56页 |
·湖岸带景观生态修复与营建方法和模式 | 第56-60页 |
·湖岸带的基本营建方法 | 第56-57页 |
·湖岸带生态修复模式 | 第57-60页 |
·植物选择和配置 | 第60-63页 |
·本土化植物群落的构建 | 第60页 |
·湿地植物生态功能的利用 | 第60-61页 |
·多层次植物群落组合 | 第61-62页 |
·大面积湿地植物景观营建 | 第62-63页 |
·湖泊水环境修复 | 第63-64页 |
·挺水、浮叶、沉水植物净化系统 | 第63页 |
·浮岛净化系统 | 第63-64页 |
·建筑及设施生态化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基于生态保护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策略 | 第66-71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存在问题 | 第66-67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 第67-69页 |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景观优化策略 | 第69-71页 |
6 结语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讨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图片索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