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 第12-21页 |
| ·信仰 | 第12-15页 |
| ·信仰的概念 | 第12页 |
| ·信仰的分类 | 第12-15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 第15-21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出 | 第15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 第15-16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 第16-18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问题 | 第21-30页 |
| ·主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问题 | 第21-26页 |
| ·认知的片面性扭曲了对信仰的认知基础 | 第21-24页 |
| ·信仰主体的利益不平衡消解了信仰的动力 | 第24-25页 |
| ·自我异化抑制了信仰的追求 | 第25-26页 |
| ·客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问题 | 第26-30页 |
| ·理论创新的相对滞后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 | 第26-27页 |
| ·实践客体的局部偏离消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27-28页 |
| ·模范客体的部分腐败消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榜样力量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 第30-40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主体建构 | 第30-34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建构——宣传教育 | 第30-32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建构——和谐利益 | 第32-33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消解自我异化 | 第33-34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客体建构 | 第34-40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创新 | 第34-36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客体的扬弃 | 第36-37页 |
| ·马克思主义信仰模范客体的塑造 | 第37-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攻读学位期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