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法思想对我国当代构建法治国家的影响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3.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1章 礼法思想概述 | 第14-23页 |
·礼法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封建社会的萌芽与土地制度出现 | 第14页 |
·礼崩乐坏 | 第14-15页 |
·百家争鸣的文化 | 第15页 |
·礼与法 | 第15-20页 |
·礼治的起源、发展及其原则 | 第16-17页 |
·我国早期的法治体现 | 第17-19页 |
·礼法结合的出现 | 第19-20页 |
·礼法思想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 第20-23页 |
·礼法思想的内容 | 第20-22页 |
·礼法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法治的语义与功能 | 第23-32页 |
·法治的语义与特征 | 第23-27页 |
·法治的语义 | 第23-26页 |
·法治的特征 | 第26-27页 |
·法治的功能 | 第27-32页 |
·法治的社会治理功能 | 第28-29页 |
·法治的利益协调与增进功能 | 第29-30页 |
·法治的自我反思功能 | 第30-31页 |
·法治统一群体的意识形态的功能 | 第31-32页 |
第3章 我国构建法治国家的原因 | 第32-35页 |
·法治是进行现代生活的最佳保障 | 第32-33页 |
·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 第33页 |
·法治观念引领科学生活方式 | 第33-35页 |
第4章 儒家礼法思想对当代建设法治国家的影响 | 第35-41页 |
·积极意义 | 第35-38页 |
·道德感化的重要意义 | 第35-36页 |
·凸显和谐思想 | 第36-37页 |
·人本主义的体现 | 第37-38页 |
·现代法治国家构建应当摒除的传统理念 | 第38-41页 |
·情法冲突致使法律缺乏权威性 | 第38-39页 |
·等级特权导致权力滥用与不平等 | 第39-40页 |
·对司法中程序正义的阻碍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