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农业互补性及农产品贸易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贸易竞争与互补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主要农产品贸易种类的研究 | 第15页 |
·中越农产品贸易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中越农业发展策略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互补性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比较优势是国际竞争力基础 | 第19-21页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分析 | 第21-23页 |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技术创新 | 第23-24页 |
·关税同盟是提升竞争力的契机 | 第24-25页 |
·研究主要模型分析 | 第25-27页 |
·G-L指数 | 第25页 |
·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25-26页 |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26-27页 |
3 中越农业现状及优势分析 | 第27-43页 |
·中国农业现状 | 第27-33页 |
·中国农业的自然条件 | 第27-28页 |
·中国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 第28-30页 |
·中国农产品生产状况 | 第30-33页 |
·越南农业现状 | 第33-43页 |
·越南发展农业自然条件 | 第33-34页 |
·越南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 | 第34-36页 |
·越南农产品生产状况 | 第36-43页 |
·中越农业发展的优势对比 | 第43页 |
4 中国越南农业互补性分析 | 第43-60页 |
·中越农业互补性的种类 | 第43-47页 |
·农业技术的互补性 | 第44-45页 |
·种子方面的互补性 | 第45-46页 |
·农产品品种方面的互补性 | 第46页 |
·畜牧饲料业的互补性 | 第46-47页 |
·农业机械方面的互补性 | 第47页 |
·橡胶行业的互补性 | 第47页 |
·农产品贸易结构 | 第47-50页 |
·越南农产品出口中国状况 | 第47-49页 |
·中国农产品出口越南状况 | 第49-50页 |
·贸易方式 | 第50-51页 |
·中越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东盟中的地位 | 第51-55页 |
·中越农产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 | 第55-56页 |
·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 第56-60页 |
·G-L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 第56-58页 |
·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58-60页 |
5 中越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自贸区建立的影响 | 第60-65页 |
·越南方存在的问题 | 第60-62页 |
·农产品质量问题 | 第60页 |
·通关基础建设问题 | 第60-61页 |
·支持政策执行问题 | 第61页 |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 第61-62页 |
·中国方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出口许可证问题 | 第62页 |
·通关管理问题 | 第62页 |
·虚假贸易信息误导 | 第62-63页 |
·双方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贸易结构不合理 | 第63页 |
·双方认证体系不健全 | 第63页 |
·双方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 第63-64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64-65页 |
·CAFTA的建设对中越农产品贸易的积极影响 | 第64-65页 |
·CAFTA的建设对中越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 第65页 |
6 发展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65-73页 |
·对越方建议 | 第65-68页 |
·建立安全控制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 第66页 |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通关能力 | 第66-67页 |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 第67-68页 |
·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 第68页 |
·提高交通运输 | 第68页 |
·对中方的建议 | 第68-70页 |
·放宽对越农产品进口限制 | 第68-69页 |
·提高通关效率 | 第69-70页 |
·规范信息平台 | 第70页 |
·中越双方应该改进之处 | 第70-72页 |
·改善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 | 第70-71页 |
·健全农产品认证体系 | 第71页 |
·深入了解双方市场状况 | 第71页 |
·加强打击走私的工作 | 第71-72页 |
·抓住中国-东盟契机 | 第72-73页 |
·利用东盟平台,加强农业创新能力 | 第72页 |
·践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 | 第72-73页 |
7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