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第二章 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 第12-19页 |
| ·公有制的计划经济 | 第12-15页 |
| ·私有制之弊 | 第12-13页 |
| ·公生业,计划行之 | 第13-15页 |
| ·公政府政体 | 第15页 |
| ·取消阶级等不平等状况,实现人人平等 | 第15-17页 |
| ·取消阶级压迫 | 第15-16页 |
| ·取消性别不平等,实现男女独立 | 第16-17页 |
| ·社会保障制度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社会主义因素产生的原因 | 第19-39页 |
| ·学术与现实不相应 | 第19-22页 |
| ·“内外”关系的变化 | 第19-21页 |
| ·对“改制”和“大同”的思考 | 第21-22页 |
| ·大同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22-27页 |
| ·以仁为本的世界观为人人平等立据 | 第22-24页 |
| ·以人性自然解释去苦求乐合乎人道 | 第24-26页 |
| ·人兽之异在智,人性之别在学——重视教育和人的发展 | 第26-27页 |
| ·对传统“公”观念的承继 | 第27-30页 |
| ·中国传统“公”观念的伦理性 | 第27-29页 |
| ·康有为“公共同有”的“公”观念 | 第29-30页 |
| ·中西文化在理想社会诉求上的共契 | 第30-35页 |
| ·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向往 | 第30-31页 |
| ·“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共相 | 第31-34页 |
| ·“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共相的深远影响 | 第34-35页 |
| ·康有为对中外民主思想、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借鉴 | 第35-39页 |
| ·对中外民主思想的借鉴 | 第35-37页 |
| ·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借鉴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影响 | 第39-44页 |
| ·历史方向上的影响——走社会主义道路 | 第39-42页 |
| ·价值取向上的影响——世界和平主义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