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夏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病例分组 | 第10页 |
| ·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3. 观察内容 | 第11页 |
|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1页 |
|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11页 |
|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1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11-12页 |
| 5.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2-13页 |
| ·两组病例性别分布比较 | 第12页 |
| ·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比较 | 第12页 |
| ·两组病例职业性质分布比较 | 第12页 |
| ·两组病例斑块性质分布比较 | 第12-13页 |
| ·两组病例病情轻重程度分布比较 | 第13页 |
| ·两组病例基础疾病情况分布比较 | 第13页 |
| 6. 治疗结果 | 第13-16页 |
| ·两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厚度比较 | 第13-14页 |
| ·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 | 第14页 |
|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第14-15页 |
| ·两组治疗前后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第15页 |
|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水平比较 | 第15-16页 |
| 7. 安全性评价 | 第16-17页 |
| 讨论 | 第17-24页 |
| 1. CAS 的病因病机分析 | 第17-19页 |
| 2. 参夏合剂的组方特点及依据 | 第19-20页 |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0-22页 |
| 4. 参夏合剂治疗 CAS 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22-24页 |
| 结语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综述 | 第2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详细摘要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