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物理模型和性能表征 | 第12-15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 第12-13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和器件性能表征 | 第13-15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和工艺 | 第15-20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 | 第15-18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的工艺和改善器件性能的方法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提出和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于P3HT:PC_(61)BM共混异质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22-46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P3HT:PC_(61)BM薄膜厚度及薄膜的光谱吸收与旋涂速度关系工作曲线 | 第23-25页 |
·基于LiF/Al阴极的P3HT:PC_(61)BM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25-29页 |
·P3HT:PC_(61)BM厚度的优化 | 第25-28页 |
·后退火过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基于ZnO/Al阴极的P3HT:PC_(61)BM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29-33页 |
·ZnO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31页 |
·ZnO纳米颗粒的XRD | 第31-32页 |
·ZnO纳米颗粒的吸收特性 | 第32-33页 |
·ZnO/Al与LiF/Al器件稳定性能比较 | 第33-39页 |
·ZnO和LiF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阴极缓冲层的器件结构简图 | 第33-34页 |
·两种ZnO纳米颗粒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阴极缓冲层 | 第34-35页 |
·ZnO/Al与LiF/Al器件的热稳定性 | 第35-38页 |
·ZnO/Al与LiF/Al器件的空气稳定性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P3HT:PC_(61)BM厚度与旋涂速度关系的标定 | 第39-41页 |
·ZnO纳米颗粒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与表征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基于P3HT:ICBA共混异质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46-64页 |
·前言 | 第46-47页 |
·不同批次P3HT与ICBA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不同批次P3HT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批次ICBA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不同活性层厚度和后退火温度对P3HT:ICBA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活性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后退火过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基于LiF/Al及ZnO/A1阴极的P3HT:ICBA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53-54页 |
·溶剂对P3HT:ICBA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使用CB+DIO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使用CB+DIO作为溶剂热退火对活性层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56页 |
·使用CB+DIO作为溶剂热退火对活性层薄膜吸收的影响 | 第56-57页 |
·使用CB+DIO作为溶剂制备器件的真空干燥工艺 | 第57-59页 |
·活性层薄膜真空干燥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真空干燥工艺后旋涂ZnO对活性层表面形貌和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9页 |
·P3HT:PC_(61)BM及P3HT:ICBA器件稳定性能比较研究 | 第59-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实验设备 | 第61-62页 |
·器件制备工艺 | 第62-63页 |
·器件表征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基于PBDT-TT-F:PC_(61)BM共混异质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优化 | 第64-84页 |
·前言 | 第64-66页 |
·PBDT-TT-F:PC_(61)BM器件的优化 | 第66-70页 |
·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退火过程和ZnO纳米颗粒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PBDT-TT-F:PC_(61)BM器件的光谱响应研究 | 第70页 |
·利用P3HT与PBDT-TT-F的吸收互补关系制备器件 | 第70-77页 |
·P3HT:PBDT-TT-F:PC_(61)BM三相共混薄膜的吸收光谱 | 第70-71页 |
·P3HT:PBDT-TT-F:PC_(61)BM三相共混薄膜器件的性能 | 第71-73页 |
·二氯甲烷对P3HT薄膜的破坏作用研究 | 第73-75页 |
·P3HT/PBDT-TT-F:PC_(61)BM平面异质结薄膜的吸收光谱 | 第75-76页 |
·P3HT的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P3HT作为光谱增感层对器件性能提升的理论解释 | 第77-79页 |
·P3HT作为光谱增感层器件的模型和能级分布 | 第77页 |
·P3HT光谱增感层对器件物理过程的影响 | 第77-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实验设备 | 第80-81页 |
·器件的制备工艺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