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概述 | 第10页 |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分类 | 第11-12页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12-14页 |
·桩基础计算理论 | 第14-16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基试验研究分析 | 第20-32页 |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 第20页 |
·现场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试验、观测内容及仪器布设 | 第21-24页 |
·现场监测内容及目的 | 第22-24页 |
·仪器布置及埋设 | 第24页 |
·现场监测资料分析 | 第24-28页 |
·现场施工情况 | 第24页 |
·路基表面沉降 | 第24-25页 |
·分层沉降 | 第25-26页 |
·超静孔压 | 第26-27页 |
·桩身应力分布及桩土应力比 | 第27-28页 |
·静载试验 | 第28-30页 |
·试验内容 | 第28页 |
·试验依据 | 第28页 |
·单桩静载试验成果 | 第28-29页 |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成果 | 第29-30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CFG桩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 | 第32-40页 |
·双层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 | 第32-35页 |
·基本假定 | 第32页 |
·固结方程的建立 | 第32-33页 |
·固结方程的求解 | 第33-35页 |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超静孔压及固结度计算 | 第35-37页 |
·填筑期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 | 第35-36页 |
·竣工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 | 第36页 |
·CFG桩复合地基平均固结度的计算 | 第36-37页 |
·固结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CFG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及对比 | 第40-66页 |
·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40-42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40页 |
·平面应变单元 | 第40-42页 |
·土的本构关系 | 第42-48页 |
·理想弹塑性模型 | 第43-44页 |
·粘弹塑性模型 | 第44-47页 |
·桩土之间的界面模型 | 第47-48页 |
·比奥固结理论 | 第48-49页 |
·平衡方程 | 第48页 |
·连续方程 | 第48-49页 |
·比奥固结有限元法及粘弹-粘塑性推广 | 第49-50页 |
·程序编制 | 第50-51页 |
·边界条件 | 第50页 |
·施工中的逐级加荷 | 第50页 |
·计算程序与主程序流程 | 第50-51页 |
·实例计算及分析 | 第51-59页 |
·不同工况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9-64页 |
·桩长(桩间跟1.5m)的影响 | 第59-62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CFG桩复合地基变形、承载特性及沉降计算 | 第66-83页 |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机理 | 第66-67页 |
·褥垫层的工作机理及特点 | 第67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 第67-68页 |
·沉降计算理论方法 | 第68-79页 |
·联合求解方法 | 第69-72页 |
·解析解计算方法 | 第72-76页 |
·简化计算方法 | 第76-79页 |
·实用计算公式 | 第79-81页 |
·基本思路 | 第79页 |
·未打穿软土层 | 第79-80页 |
·打穿软土层 | 第80-81页 |
·基于工后沉降控制的实用设计方法 | 第81页 |
·工程实例沉降计算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工程实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