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自然之和”思想探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第一节 嵇康在当时社会所面临的矛盾 | 第10-14页 |
一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 第11-13页 |
二 个人内心的矛盾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自然之和”的本义与引申 | 第14-18页 |
一 “自然之和”的本意 | 第14-16页 |
二 “自然之和”的引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自然之和”:嵇康哲学的最高理想 | 第18-22页 |
第一节 “自然之和”作为最高哲学理想的逻辑论证 | 第18-21页 |
第二节 “自然之和”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社会理想:越名教而任自然 | 第22-39页 |
第一节 对仁义的合法性论证 | 第23-27页 |
一 对公私、是非的定义 | 第24-25页 |
二 对两种极端的批判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仁义与自然的统一 | 第27-34页 |
一 仁义的双重性 | 第27-30页 |
二 自然之性的具体内容 | 第30-34页 |
第三节 “自然之和”在名教与自然关系中的体现 | 第34-39页 |
一 王弼:“名教出于自然” | 第36-37页 |
二 嵇康对自然与名教的调和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人格理想:神以默醇,体以和成 | 第39-56页 |
第一节 音乐感发“自然之和” | 第40-48页 |
一 音乐的客观性 | 第40-41页 |
二 情感的主观性 | 第41-43页 |
三 音乐对情感的感发机制 | 第43-45页 |
四 礼乐并举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养生持守“自然之和” | 第48-56页 |
一 形神互补 | 第48-49页 |
二 养生的具体内容 | 第49-55页 |
三 养生的具体方法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自然之和”思想的理论特色 | 第56-61页 |
第一节 儒家仁义原则与道家自然原则的融合 | 第56-59页 |
一 在音乐思想上的体现 | 第56-59页 |
二 社会理想上对儒道的融合 | 第59页 |
第二节 动态和谐与静态和谐的相互交融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