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河流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研究--以大辽河控制单元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6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总量控制工作进展第13-18页
     ·国外工作进展第13-16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6-17页
     ·国内工作进展第17-18页
   ·国内外常用的总量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第18-22页
     ·科学原则第19页
     ·公平原则第19页
     ·效率原则第19页
     ·基于总量分配原则的分配模型第19-22页
   ·水环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第22-2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总量分配原则及方法第26-33页
   ·本文所考虑的污染物总量分配原则第26页
   ·本文所采用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第26-30页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第26-27页
     ·基于分配原则的污染物逐级分配方法第27-30页
   ·本文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步骤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大辽河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及水环境问题诊断第33-49页
   ·研究区域概况及控制单元划分结果第33-40页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第34-35页
     ·大辽河水文特征第35-40页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第40-42页
     ·水质空间目标第40-41页
     ·水质目标时间约束第41-42页
   ·水环境问题诊断第42-47页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第42页
     ·大辽河2007年水质特征第42-43页
     ·大辽河1995年~2008年水质变化第43-44页
     ·大辽河三个断面污染物超标重现期分析第44-46页
     ·大辽河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第46-47页
   ·总量控制因子确定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大辽河控制单元污染负荷估算与结构分析第49-62页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第49-50页
     ·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第49-50页
     ·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第50页
   ·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第50-52页
     ·点源污染物入河量第51页
     ·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第51-52页
   ·污染物入河量分析第52-56页
     ·各排污口污染源贡献分析第52-54页
     ·污染物入河量的来源分析第54-56页
   ·背景负荷估算第56-60页
     ·估算方法第56-59页
     ·估算结果第59-60页
   ·区间入河量与背景负荷的关系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大辽河控制单元污染负荷与水质响应关系研究第62-81页
   ·设计水文条件第62-66页
     ·设计水文条件类别第62-65页
     ·本文所采用的设计水文条件第65-66页
   ·水环境模拟第66-79页
     ·水动力模拟第66-71页
     ·水质模拟第71-79页
   ·模型应用第79-80页
     ·响应关系计算第79-80页
     ·背景浓度计算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大辽河控制单元总量分配方案研究第81-87页
   ·水环境容量计算第81页
   ·分配结果第81-85页
     ·COD总量分配方案第81-83页
     ·NH_3-N的分配方案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结论第87-88页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附表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级厌氧—潜流湿地工艺处理南方丘陵地区农村庭院污水研究
下一篇:洱海表层沉积物可溶性有机氮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