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3页
第1章 米勒对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新阐释第13-26页
   ·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突破第14-18页
     ·直面奥斯汀的理论困境第14-16页
     ·突破文学言语行为理论传统第16-18页
   ·文学言语行为的新规则第18-22页
     ·文学中无形共同体的有效性第18-21页
     ·文学中不恰切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第21-22页
   ·述行性作为文学核心品质第22-26页
     ·文学用修辞表现述行第23-24页
     ·文学述行生产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基于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文学要素新定位第26-39页
   ·行使述行权的作者第26-30页
     ·唤醒“幽灵”的皮革马利翁第26-28页
     ·诱使读者信任的“骗子”第28-30页
   ·自我赋权的文本第30-34页
     ·文学作为虚拟现实第31-32页
     ·文本的自我证明第32-34页
   ·担当阅读伦理的读者第34-39页
     ·天真式阅读与去神秘式阅读第35-36页
     ·读者再次唤醒“幽灵”第36-39页
第3章 基于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新转向第39-52页
   ·促成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第39-43页
     ·为解构主义辩护到批评的伦理转向第39-41页
     ·悖论结构与批评伦理的契合第41-43页
   ·联接文学与文化研究第43-47页
     ·文学话语再次参与社会建构第43-46页
     ·文化阐释成为文学研究的新视角第46-47页
   ·修正文学终结论第47-52页
     ·新技术没有终结文学第48-50页
     ·基于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的文学未来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注释第54-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5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爱的扭曲和缺失--评亨利·詹姆斯《华盛顿广场》中的家庭关系
下一篇:论阿诺德·贝内特《老妇谭》中的乡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