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与西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末次盛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古环境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古气候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黄土高原 | 第12-13页 |
·其他区域 | 第13-16页 |
·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气候概况 | 第16-21页 |
·末次盛冰期(LGM)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末次冰消期古气候研究概况 | 第17页 |
·全新世气候变化 | 第17-20页 |
·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方法与步骤 | 第21-28页 |
·孢粉的生态重建依据 | 第21-22页 |
·孢粉的提取与鉴定 | 第22-24页 |
·孢粉样品实验处理流程 | 第22-24页 |
·孢粉鉴定 | 第24页 |
·孢粉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8页 |
·孢粉浓度计算 | 第24-25页 |
·孢粉百分比含量计算 | 第25页 |
·聚类分析 | 第25页 |
·生物群区化 | 第25-27页 |
·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黄土剖面地理及地层概况 | 第28-33页 |
·研究区域的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研究区剖面概况 | 第30-33页 |
·渭源剖面 | 第30页 |
·景泰剖面 | 第30-31页 |
·蓝田剖面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末次盛冰期以来研究区域的孢粉记录 | 第33-45页 |
·渭源剖面 | 第33-35页 |
·WY-1 带(6.1-1.4m) | 第33-34页 |
·WY-2(1.4-0.3m) | 第34页 |
·WY-3 (0.3m-地表) | 第34-35页 |
·景泰剖面 | 第35-36页 |
·JT-1 带(6.0-1.1m) | 第35页 |
·JT-2 带(1.1-0.5m) | 第35-36页 |
·JT-3 带(0.5-地表) | 第36页 |
·蓝田剖面 | 第36-39页 |
·LT-1 带(3.3-1.8m) | 第36-37页 |
·LT-2 带(1.8-1.1m) | 第37页 |
·LT-3 带(1.1 m–地表) | 第37-39页 |
附图 | 第39-45页 |
第六章 古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45-52页 |
·末次盛冰期以来古植被状况 | 第45-48页 |
·末次盛冰期植被状况 | 第47页 |
·全新世早-中期植被状况 | 第47-48页 |
·全新世晚期植被状况 | 第48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48-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