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38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交通安全的日益突出 | 第20-21页 |
·运行速度设计理念的提出 | 第21页 |
·我国在运行速度研究方面的不足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3-35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国内的研究成果 | 第31-3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34-3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具体研究路线 | 第36页 |
·预计突破点 | 第36-38页 |
第2章 运行速度特征研究 | 第38-51页 |
·概述 | 第38页 |
·双车道公路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道路特点 | 第38-39页 |
·交通特点 | 第39-40页 |
·运行速度定义分析 | 第40-49页 |
·自由流车头视距判定 | 第40-44页 |
·干燥与潮湿路面状态运行速度分析 | 第44-45页 |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特征 | 第45-49页 |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50页 |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运行速度理论模型建立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准运行速度模型研究 | 第51-77页 |
·基准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概述 | 第51页 |
·基准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试验仪器与方法 | 第52-62页 |
·实验目的 | 第52页 |
·试验内容 | 第52页 |
·样本量的选取 | 第52-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7页 |
·试验设备 | 第57-60页 |
·仪器和人员配置 | 第60页 |
·数据处理 | 第60-62页 |
·基准运行速度模型的建立 | 第62-71页 |
·直线路段运行速度模型 | 第63-67页 |
·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模型 | 第67-68页 |
·纵坡路段运行速度模型 | 第68-71页 |
·弯坡路段运行速度模型 | 第71页 |
·基准模型的验证 | 第71-76页 |
·直线路段速度模型验证 | 第71-72页 |
·平曲线速度模型验证 | 第72-73页 |
·纵坡速度模型验证 | 第73-74页 |
·弯坡模型验证 | 第74-75页 |
·连续路段模型验证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道路环境对运行速度的影响研究 | 第77-100页 |
·视距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77-82页 |
·概述 | 第77-78页 |
·视距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78-82页 |
·路侧净空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出入口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84-88页 |
·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88-91页 |
·路侧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91-99页 |
·单个因素的影响 | 第91-95页 |
·路侧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95-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100-115页 |
·速度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 第100-101页 |
·安全性评价指标研究 | 第101-112页 |
·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机理 | 第101-102页 |
·生心理指标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 第102-104页 |
·试验概况 | 第104-105页 |
·安全性评价指标选取 | 第105-112页 |
·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112-114页 |
·拟建公路 | 第112-113页 |
·已有道路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6章 实例应用分析 | 第115-121页 |
·概述 | 第115页 |
·路线单元划分 | 第115页 |
·路线各单元运行速度测算 | 第115-116页 |
·路线安全性评价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1 结论 | 第121-122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3 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