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光的理论与应用的发展过程 | 第15-17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7-23页 |
·电子俘获型光转换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0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30-46页 |
·稀土离子及稀土光谱理论 | 第30-35页 |
·长余辉发光机理 | 第35-37页 |
·光激励发光机理 | 第37-42页 |
·热释发光的基本理论 | 第42-43页 |
·光谱与光的衰减 | 第43-46页 |
第3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52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 第46-47页 |
·样品的制备过程 | 第47-48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48-52页 |
第4章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3~(2+)SiO_5: Eu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2-68页 |
·Sr_(2.98)SiO_5:0.01Eu~(2+), 0.01Ln~(3+)(Ln=La, Ce, Pr, Nd, Sm, Gd, Tb, Dy, Ho, Er, Tm, Yb, Lu)的制备 | 第54-55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物质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长余辉发光和光激励发光中心的影响 | 第57-58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0-64页 |
·镧系共激活剂对 Sr_(2.99)SiO_5: 0.01Eu~(2+)中陷阱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5章 Tm~(3+)浓度对 Sr3SiO+5:Eu2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8-86页 |
·Sr_(2.99-x)SiO_5: 0.01Eu~(2+), xTm~(3+)(x=0, 0.00001, 0.0001, 0.0004, 0.001, 0.01,0.04)的制备 | 第68-69页 |
·Tm~(3+)掺杂浓度对 Sr_3SiO_5: Eu~(2+), Tm~(3+)的物质结构的影响 | 第69-70页 |
·Tm~(3+)掺杂浓度对 Sr_3SiO_5: Eu~(2+), Tm~(3+)的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Tm~(3+)掺杂浓度对 Sr_3SiO_5: Eu~(2+), Tm~(3+)的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Tm~(3+)掺杂浓度对 Sr_3SiO_5: Eu~(2+), Tm~(3+)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3-81页 |
·Sr_3SiO_5: Eu~(2+), Tm~(3+)的实用价值分析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6章 Sr_3SiO_5: Eu~(2+), Tm~(3+)中不同类型陷阱的特征分析 | 第86-98页 |
·陷阱 A 和 B 中的电子在光激励发光过程中的迁移特性 | 第86-91页 |
·非辐射跃迁电子和辐射跃迁电子的本质区别 | 第91-93页 |
·陷阱 B 的电子再俘获效应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Ba 元素对 Sr_(23)SiO_5: Eu+, Tm~(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98-110页 |
·Sr_(2.9896-x)BaxSiO_5: 0.01Eu~(2+), 0.0004Tm~(3+)(x=0, 0.1, 0.2, 0.3, 0.4, 0.5)的制备过程 | 第98-99页 |
·Ba 元素对 Sr_(2.9896-x)BaxSiO_5: 0.01Eu~(2+), 0.0004Tm~(3+)物质结构的影响 | 第99-100页 |
·Ba 元素对 Sr_(2.9896)SiO_5: 0.01Eu~(2+), 0.0004Tm~(3+)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Ba 元素对 Sr_(2.9896)SiO_5: 0.01Eu~(2+), 0.0004Tm~(3+)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Ba 元素对 Sr_(2.9896)SiO_5: 0.01Eu~(2+), 0.0004Tm~(3+)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Ba 元素引起 Sr_(2.9896)SiO_5: 0.01Eu~(2+), 0.0004Tm~(3+)发光性能变化的原因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论文总结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24-126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