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内部控制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启示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导论 | 第12-16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山西票号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2 山西票号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历史分析 | 第16-26页 |
·治理机制控制 | 第16-18页 |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制度 | 第16-17页 |
·总分号报告制度 | 第17-18页 |
·资本控制 | 第18-19页 |
·人事管理的控制 | 第19-22页 |
·聘用规则 | 第19-20页 |
·学徒制 | 第20-21页 |
·业务骨干选拔制度 | 第21-22页 |
·顶身股制度 | 第22页 |
·财务控制 | 第22-25页 |
·龙门帐 | 第22-23页 |
·会计记录 | 第23页 |
·防伪密押制 | 第23-25页 |
·企业文化控制 | 第25-26页 |
·信义为本 | 第25页 |
·行为约束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3 山西票号内控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山西票号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 第27-29页 |
·控制环境 | 第27页 |
·风险评估 | 第27-28页 |
·控制活动 | 第28页 |
·信息沟通 | 第28页 |
·监督 | 第28-29页 |
·山西票号内部控制制度的特色 | 第29-31页 |
·顶身股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山西票号内控体系纵横牵制的结合 | 第31-32页 |
·纵向控制与督查 | 第31-32页 |
·组织机构的横向牵制 | 第32页 |
·山西票号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 | 第32-34页 |
·制度控制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 第32-34页 |
·治理结构优化与员工人身控制相结合 | 第34页 |
·充分激励与严格约束相结合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 第35页 |
·结构体系不健全 | 第35-36页 |
·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缺乏制约性和控制性 | 第36-37页 |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 第36页 |
·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较低 | 第36-37页 |
·缺乏科学的长效激励机制 | 第37-38页 |
5 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理论分析与启示 | 第38-41页 |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38页 |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 第38-39页 |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 第39-40页 |
·内部审计机构 | 第39-40页 |
·风险管理机构 | 第40页 |
·国外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启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页 |
6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改革方向 | 第41-50页 |
·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第41-44页 |
·改革收入分配机制 | 第41-43页 |
·创造人才培养环境 | 第43-44页 |
·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 | 第44页 |
·完善全行内部控制环境 | 第44-46页 |
·构建内部管理报告体系 | 第44-45页 |
·实施岗位轮换制度 | 第45页 |
·完善信贷决策体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 第45-46页 |
·加强业务创新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协调性 | 第46页 |
·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及监督制度 | 第46-48页 |
·重视银行内部审计 | 第46-47页 |
·强化商业银行稽核监督的作用 | 第47页 |
·深化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 第47-48页 |
·培养银行企业文化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