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的规范化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概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酌定量刑情节概述 | 第13-16页 |
一、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酌定量刑情节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 | 第15-16页 |
四、酌定量刑情节的功能 | 第16页 |
第二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的历史沿革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的当前现状 | 第18-21页 |
一、立法上的模糊和缺失 | 第18页 |
二、司法上的混乱和偏颇 | 第18-19页 |
三、学理上的单薄和游离 | 第19页 |
四、民意上的德性和盲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依据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一、法理依据 | 第21-22页 |
二、刑法依据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实践依据 | 第25-27页 |
一、司法实践探索的逐渐成熟 | 第25页 |
二、我国刑事立法的内在要求 | 第25-26页 |
三、国际量刑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展开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模式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原则 | 第28-31页 |
一、依法量刑原则 | 第28-29页 |
二、明确性原则 | 第29页 |
三、谦抑性原则 | 第29页 |
四、量刑均衡原则 | 第29-30页 |
五、刑罚个别化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路径 | 第31-40页 |
一、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 | 第31-35页 |
(一)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标准 | 第31-33页 |
(二) 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实现方式 | 第33-35页 |
二、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明晰化 | 第35-36页 |
(一) 借助司法解释的规范作用明晰化 | 第35页 |
(二) 整合统一相关司法解释明晰化 | 第35页 |
(三) 公布典型刑事司法案例集明晰化 | 第35-36页 |
(四) 采用会议纪要文件类方式明晰化 | 第36页 |
三、死刑适用酌定量刑情节程式化 | 第36-40页 |
(一) 法官不得主动收集酌定量刑情节证据 | 第37页 |
(二) 酌定量刑情节必须经过当事人的辩论 | 第37页 |
(三) 一律使用量刑前社会调查报告 | 第37页 |
(四) 限制适用与犯罪行为无关的被告人品质情节 | 第37-38页 |
(五) 量刑建议应侧重酌定量刑情节考察 | 第38页 |
(六) 慎重使用电脑量刑辅助系统 | 第38-39页 |
(七) 建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制度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