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Bphi008a基因介导的水稻抗褐飞虱机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5页
   ·免疫系统第14-15页
   ·植物的防御策略、信号途径以及PR蛋白家族第15-26页
     ·植物对病原菌攻击的防御策略第15-16页
     ·植物激素SA、JA、Et以及DELLAs蛋白调控的多信号途径第16-23页
       ·SA信号途径第17页
       ·JA信号途径第17-19页
       ·Et信号途径第19-22页
       ·DELLAs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的相互联系第22-23页
     ·PR蛋白家族第23-26页
   ·植物-病原菌互作机理第26-32页
     ·PAMPs-PRRs与Effector-R protein模型第26-28页
     ·效应子、卫兵蛋白、R蛋白分类及其互作机理第28-32页
   ·植物-昆虫互作机理第32-37页
     ·昆虫取食后植物表达谱变化第32-33页
     ·昆虫口腔分泌的"激发子"引发的防御应答第33-34页
     ·R基因介导的蚜虫和褐飞虱抗性第34-35页
     ·植物对昆虫取食的防御策略第35-36页
     ·JA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途径第36-37页
   ·MAPK信号级联途径第37-40页
     ·植物中MAPK信号级联途径功能第37-39页
     ·病原菌对宿主MAPKs免疫防御的应对策略第39-40页
   ·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第40-44页
     ·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第40-41页
     ·褐飞虱的生物型第41-42页
     ·褐飞虱的取食行为及其危害第42-4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4-4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5-72页
   ·材料的培养、处理及抗虫鉴定相关第45-47页
     ·褐飞虱及水稻的培养第45页
     ·水稻材料的处理第45页
     ·抗虫鉴定相关第45-47页
       ·试管中苗期抗虫鉴定第45-46页
       ·EPG分析第46页
       ·蜜露量法第46-47页
   ·Bphi008a超量表达和RNAi转基因构建第47-49页
     ·转基因载体构建第47页
     ·农杆菌介导的粳稻品种Hejiang 19的遗传转化第47-49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49页
   ·DNA的抽提和Southern Blot分析第49-52页
     ·CTAB法大量抽提DNA第49-50页
     ·DNA的限制性酶切,电泳与Southern转膜第50-52页
   ·RNA的抽提和Northern Blot分析第52-54页
     ·总RNA提取第52-53页
     ·RNA电泳第53页
     ·RNA转膜第53-54页
     ·探针标记、杂交、洗膜、自显影及膜的再生第54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第一链cDNA的合成及Real-time PCR检测第54-57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及引物汇总第54-56页
     ·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56-57页
     ·Real-time PCR检测及数据分析第57页
   ·亚细胞定位以及dapi和FM4-64染色第57页
   ·GS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体外磷酸化检测第57-61页
     ·GST融合蛋白的载体构建及原核诱导表达第57-58页
     ·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第58页
     ·GST融合蛋白的过柱纯化和SDS-PAGE胶检测第58-59页
     ·体外磷酸化检测第59-61页
   ·Bphi008a与OsMPK5、OsbZIP60和SDRP互作的体内检测第61-65页
     ·酵母双杂交第61-62页
     ·ONPG法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第62-63页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及BiFC检测第63-64页
     ·Bphi008a作为诱饵蛋白的水稻cDNA文库的筛选第64-65页
   ·常用的试剂配方及实验protocol第65-72页
     ·常用的试剂配方第65-68页
     ·CTAB法小量抽取水稻DNA第68页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第68-69页
     ·超级感受态的制备及连接产物的转化第69-70页
     ·重组质粒载体洋葱表皮细胞的基因枪转化第70-7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72-102页
   ·Bphi008a转基因植株抗虫鉴定分析第72-75页
     ·Bphi008a在转基因水稻群体中的Northern、Southern分析第72-73页
     ·转基因植株的抗虫分析第73-75页
   ·用于Real-time PCR的看家基因的选择和分级第75-80页
     ·看家基因的选择第75-77页
     ·褐飞虱取食前后看家基因的分级与数据处理第77-80页
   ·Bphi008a是水稻乙烯信号途径下游的一个效应基因第80-83页
     ·褐飞虱的取食与乙烯合成的关系第80-83页
     ·1-MCP处理后对Bphi008a表达的影响第83页
   ·Bphi008a蛋白的双向定位以及表达模式第83-86页
     ·Bphi008a蛋白的双向定位第83-85页
     ·Bphi008a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模式第85-86页
   ·Bphi008a和OsMPK5的互作第86-91页
     ·Bphi008a在体外能被OsMPK5磷酸化第86-87页
     ·Bphi008a与OsMPK5在酵母细胞中互作第87-89页
     ·Bphi008a与OsMPK5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核中互作第89-91页
     ·Bphi008a与OsMPK5在洋葱表皮细胞核中互作第91页
   ·Bphi008a的超量表达和抑制能导致OsMPK5/12/13/17不同的表达模式第91-94页
     ·Bphi008a在OE和RNAi群体中的表达分析第91-92页
     ·转基因群体中OsMPK5/12/13/17不同的表达模式第92-94页
   ·Bphi008a的超量表达能提高AP2/ERF转录因子以及防御基因的表达水平第94-97页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OsERF1和OsEREBP1表达模式第94-95页
     ·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模式第95-97页
   ·Bphi008a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第97-102页
     ·Bphi008a诱饵蛋白筛选水稻cDNA文库分析第97-100页
     ·Bphi008a与OsbZIP60以及SDRP体内互作验证第100-101页
     ·OsbZIP60在WT以及转基因植株中表达分析第101-102页
第四章 总讨论第102-110页
   ·精确的比对标准是正确衡量基因表达变化的基础第102-103页
   ·褐飞虱取食引发防御应答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第103-106页
     ·褐飞虱取食引发SA、JA和Et信号途径的分析第103-105页
     ·褐飞虱取食导致一系列下游的PR基因表达变化第105-106页
   ·MAPK信号级联途径参与着水稻对褐飞虱的免疫应答第106-107页
   ·磷酸化的Bphi008a蛋白在核中调控OsMPKs表达的机理探讨第107-110页
     ·Bphi008a蛋白C端的多脯氨酸功能结构域第107-108页
     ·Bphi008a与OsbZIP60一起参与内质网应急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链表的配电网供电中断型故障诊断方法
下一篇:低浓度苯代谢物对HL-60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