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本研究的背景 | 第9-19页 |
·中国家具展览业概况 | 第9-11页 |
·中国家具展会中的评奖活动概述 | 第11-16页 |
·国外设计奖评奖概述 | 第16-19页 |
·以国内家具展会评奖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0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设计批评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中国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 | 第22-23页 |
2.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理论意义的研究 | 第23-41页 |
·家具设计批评概述 | 第23-30页 |
·设计 | 第23-24页 |
·批评 | 第24页 |
·设计批评 | 第24-25页 |
·当代家具设计意义 | 第25-26页 |
·家具设计批评 | 第26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两组关系 | 第26-27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类型 | 第27-29页 |
·家具设计批评与其它批评 | 第29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失语"与"缺席" | 第29-30页 |
·家具展会奖与家具设计批评的媒介 | 第30-31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是家具设计批评的主要形式之一 | 第31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任务 | 第31-32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任务 | 第31-32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任务 | 第32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应具有批评意识 | 第32-35页 |
·批评意识 | 第32-33页 |
·家具设计批评意识 | 第33-35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批评意识 | 第35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评奖主体 | 第35-37页 |
·家具设计批评的主体 | 第35-37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评委构成 | 第37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价值判断 | 第37-38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标准和规范 | 第38页 |
·家具展会评奖活动是家具设计批评的一个“批评社区”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对中国国内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现状的剖析 | 第41-60页 |
·在规模上和形式上初具批评阵容 | 第41-53页 |
·批评主体的整体介入 | 第41-45页 |
·奖项设置背后对家具设计的理解 | 第45-51页 |
·批评媒介的整装待发 | 第51-53页 |
·广泛的批评影响力 | 第53-57页 |
·业界的反思 | 第53-56页 |
·公众的反映 | 第56-57页 |
·教育界的反馈 | 第57页 |
·批评主体批评意识的缺失 | 第57-58页 |
·价值判断与批评标准的“失语”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中国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研究 | 第60-77页 |
·评奖活动主题 | 第60-62页 |
·何为主题 | 第60-61页 |
·主题的意义 | 第61页 |
·如何选择主题 | 第61-62页 |
·奖项设置 | 第62-66页 |
·奖项设置具有家具设计批评意义 | 第62页 |
·奖项分类 | 第62-66页 |
·获奖利益 | 第66页 |
·评奖主体 | 第66-68页 |
·参展产品评奖主体 | 第67-68页 |
·设计比赛评奖主体 | 第68页 |
·评奖标准 | 第68-71页 |
·与主题的关联性 | 第68-69页 |
·与批评主体的关系 | 第69页 |
·标准的实际操作 | 第69-71页 |
·评奖程序和方法 | 第71-76页 |
·评奖程序 | 第71-72页 |
·评奖方法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A | 第83-10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