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纤维素细断设备与工艺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硝化棉性质、分类及用途 | 第9-11页 |
| ·硝化棉的性质 | 第9-10页 |
| ·硝化棉的分类及用途 | 第10-11页 |
| ·硝化棉的安定处理 | 第11页 |
| ·细断机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郝式细断机 | 第12-13页 |
| ·锥形细断机 | 第13-14页 |
| ·ДMK环形圆盘式细断机 | 第14-15页 |
| ·MД型圆盘细断机 | 第15-16页 |
| ·新型细断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 ·新型细断机的研究背景与特点 | 第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 2 细断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细断对纤维的作用 | 第18-19页 |
| ·帚化理论 | 第19页 |
| ·比刀缘负荷理论 | 第19-21页 |
| ·比表面负荷理论 | 第21-22页 |
| ·絮聚假说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细断机内部物料流场分析及模型研究 | 第24-36页 |
| ·新型双圆盘细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物料流场受力分析 | 第25-29页 |
| ·动盘磨上浆料受力分析 | 第25-26页 |
| ·齿槽内浆料受力分析 | 第26-27页 |
| ·刀齿对浆料纤维细断过程分析 | 第27-29页 |
| ·模型研究 | 第29-35页 |
| ·建模条件 | 第29页 |
| ·流量与进浆压力关系模型 | 第29-32页 |
| ·有用功的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 ·细断能耗模型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磨片设计及分析 | 第36-48页 |
| ·磨片材质选择 | 第36页 |
| ·磨片结构参数分析 | 第36-38页 |
| ·磨片齿槽宽 | 第37页 |
| ·磨片齿宽 | 第37页 |
| ·磨片齿高 | 第37页 |
| ·磨片齿倾角 | 第37页 |
| ·挡浆环的设置 | 第37-38页 |
| ·齿纹排列 | 第38页 |
| ·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 ·磨片性能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 ·不同磨片试验及理论分析 | 第40-45页 |
| ·01~#磨片试验分析 | 第40-42页 |
| ·02~#磨片试验分析 | 第42-43页 |
| ·03~#磨片实验分析 | 第43-4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5-47页 |
| ·综合对比分析 | 第45页 |
| ·新型磨盘与传统磨盘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 ·新型磨片结构设计特点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试验效果分析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试验部分 | 第48-49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 ·试验工艺条件与流程 | 第49页 |
| ·检测方法与手段 | 第49-54页 |
| ·分析检验用硝化棉样品准备 | 第50页 |
| ·含氮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 ·细断度的测定 | 第51-52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52-53页 |
| ·醇醚溶解度的测定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 ·细断效果分析 | 第54-56页 |
| ·高倍显微镜图片分析 | 第56-57页 |
| ·能耗分析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