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PLC在中压配电网多端行波故障定位中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阻抗法第11-12页
     ·行波法第12页
     ·S信号注入法第12页
     ·脉冲信号注入法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页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2章 多端行波故障定位的原理第15-27页
   ·行波的概念第15-17页
     ·配电网电力线路的分布电容第15-16页
     ·配电网电力线路的分布电感第16页
     ·行波的波速第16-17页
   ·行波的产生第17-18页
   ·行波在配电网络中的传播第18-22页
     ·行波的反射和折射第18-21页
     ·行波的衰减第21-22页
     ·行波的色散第22页
   ·行波的仿真分析第22-24页
   ·多端行波故障定位的原理第24-26页
     ·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第24页
     ·多端行波故障定位过程第24-25页
     ·中心站分析故障点的过程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配电线路高频信道特性及拟采用的通信技术第27-39页
   ·配电线高频信道特性第27-32页
     ·噪声特性第27-29页
     ·输入阻抗特性第29页
     ·衰减特性第29-32页
   ·窄带技术第32-33页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第33-35页
     ·OFDM原理第33-35页
   ·扩频通信技术第35-38页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第35-36页
     ·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第36-37页
     ·扩频通信的基本类型第37-38页
     ·扩频调制的优点第38页
   ·芯片选择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通信终端的硬件设计第39-48页
   ·系统的整体介绍第39-40页
   ·PL3105芯片第40-43页
     ·芯片基本说明第40-42页
     ·芯片配置第42页
     ·PL3105芯片的发送和接收第42-43页
   ·外部电路设计第43-47页
     ·功率放大电路第43-44页
     ·载波耦合电路第44页
     ·载波接收电路第44-45页
     ·载波接收后的信号处理电路第45页
     ·电源模块的设计第45-46页
     ·串口电路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通信终端的软件设计第48-57页
   ·软件设计的流程第48页
   ·通信协议的设计第48-50页
     ·串口通信协议第48-49页
     ·载波收发协议第49-50页
   ·程序设计第50-55页
     ·初始化程序第50-52页
     ·串口接收发送程序设计第52-53页
     ·载波收发程序设计第53-55页
   ·通信终端的通信测试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对专家评阅意见的书面回复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变电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下一篇:呼和浩特地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