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列宁的农村建设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一、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第9-16页
 1.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第9-13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建设须以加快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理论第9-1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建设须以促进城乡和谐为目标的理论第10-1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建设须以增进农民利益为归宿的理论第12-13页
 2.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第13-16页
  (1) 新经济政策前列宁对农村建设问题的初步探索第13-15页
  (2)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农村建设问题的全新认识第15-16页
二、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基本蕴涵第16-28页
 1. 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第16-18页
  (1) 经济意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环节第16-17页
  (2) 政治意义:巩固工农联盟和新生政权的物质基础第17页
  (3) 社会意义: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选择第17-18页
 2. 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第18-21页
  (1) 以强化农业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建设第18-19页
  (2) 以维护农民民主权利为核心的农村政治建设第19-20页
  (3) 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核心的农村文化建设第20-21页
 3. 农村建设的组织载体第21-25页
  (1) 农民合作社的战略地位第21-23页
  (2)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思路第23-25页
 4. 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第25-27页
  (1)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第25-26页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第26页
  (3) 适时地进行农村制度创新第26-27页
 5. 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第27-28页
  (1) 国家扶持第27-28页
  (2) 城市支援第28页
三、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历史价值第28-31页
 1.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第28-29页
 2.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实践价值第29-31页
四、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现实启示第31-35页
 1. 必项把农村问题置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位置第31-32页
 2. 必须在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农民为本第32-33页
 3. 必须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第33页
 4. 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第33-34页
 5. 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毛泽东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创新
下一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