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选题的意义与思路 | 第8-9页 |
| 二、《古今人表》研究回顾 | 第9-12页 |
| 一、《汉书》中的表 | 第12-15页 |
| 二、《古今人表》中的人物 | 第15-19页 |
| (一) 上古人物 | 第15-17页 |
| 1、帝王群体 | 第16页 |
| 2、五帝外人物群体 | 第16页 |
| 3、女性群体 | 第16-17页 |
| (二) 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 第17-18页 |
| 1、国君侯伯 | 第17-18页 |
| 2、诸子百家 | 第18页 |
| (三) 秦代人物 | 第18-19页 |
| 三、《古今人表》体现出的历史人物观 | 第19-30页 |
| (一) 重理性精神和重人事的人文主义思想 | 第19-23页 |
| 1、从“神”到“人” | 第19-22页 |
| 2、不以尊卑贵贱论人 | 第22-23页 |
| 3、末业不末等 | 第23页 |
| (二) 智愚、善恶和事功并论的历史人物观 | 第23-27页 |
| 1、对工商业者的评价 | 第24-25页 |
| 2、对游侠、刺客的评价 | 第25-27页 |
| (三) 重视人物主体性和历史价值的人物观 | 第27-30页 |
| 1、对推动社会文明进程有功者尊为上等 | 第27页 |
| 2、对社会政治变革作出贡献者多加赞赏 | 第27-28页 |
| 3、对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推崇 | 第28-30页 |
| 四、《古今人表》历史人物观形成的原因 | 第30-34页 |
| (一) 受《史记》品鉴人物的启发 | 第30页 |
| (二) 受儒家学说和时代观念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三) 受班固自身思想观念和学术品质的影响 | 第31-34页 |
| 1、尊儒宗经尊汉大一统的思想传统 | 第31-32页 |
| 2、崇尚人文,重视理性 | 第32-34页 |
| 五、《古今人表》历史人物观与《汉书》人物论的关系 | 第34-42页 |
| (一) 《古今人表》中“帝王观”与《汉书》中“纪”的关系 | 第34-37页 |
| (二) 《古今人表》人物观与《汉书》中“传”的关系 | 第37-42页 |
| 1、尊崇儒家 | 第37-38页 |
| 2、对下层人物的看法 | 第38-42页 |
| 六、《古今人表》历史人物观对后世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